到了医院实习,才到了选择方向的关口。
刘春晓看着妇科诊室里来来往往的患者,看着主任耐心解答疑问、细致处理病情的样子,心里渐渐有了方向。
她主动申请留在妇科,跟着主任从最基础的临床工作学起:记录病历、整理医嘱、观察患者反应……样样都认真对待。
接下来一到两年的临床学习阶段,对她来说像块“磨石”
。
每天跟着主任查房,她会提前把患者的情况吃透,主任提问时总能答得八九不离十。
遇到复杂病例,她就把主任的分析要点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晚上回去反复琢磨。
给患者做基础检查时,她动作轻柔,眼神专注,哪怕只是递器械、量血压,也透着一股严谨劲儿。
主任常说:“妇科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患者的信任。”
刘春晓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每次跟诊都格外留心主任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如何用温和的语气解释病情,如何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她知道,这段临床学习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经之路,只有把每一个细节练熟,才能在未来独当一面时,不辜负患者的托付。
上半年在市医院实习的那段日子,刘春晓过得异常充实。
按照医院的安排,她在每个科室都进行了轮转,内科的繁杂病例、儿科的哭闹患儿、急诊科的紧张节奏……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各科室的知识与经验,虽然忙碌,却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轮转结束后,到了选择固定科室的关键节点,刘春晓却犯了难。
每个科室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挑战,她一时拿不定主意,犹豫了好几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思来想去,她决定去找顾母聊聊——顾母是医院里经验丰富的外科主任医师,不仅医术精湛,看人也一向通透,刘春晓打心底里敬重她。
办公室里,顾母泡了杯热茶递给刘春晓,温和地问道:“轮转了这么久,心里有想法了吗?”
刘春晓捧着温热的茶杯,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顾婶,我还没太想好。”
顾母笑了笑,话锋一转:“那你先说说,当初选择从医,心里最根本的想法是什么?”
“为了救人。”
刘春晓几乎没有犹豫,眼神坚定地回答。
“想救什么样的人呢?”
顾母又问,目光沉静地看着她,“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偏向?”
这个问题让刘春晓愣住了,她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应该是所有人吧,只要我能帮上忙的。”
她抬起头,带着一丝恳切,“婶子,您经验多,能给我指点指点吗?”
顾母放下手中的文件,沉吟片刻后开口:“我是做外科的,主攻各类手术。
之前你在我们科室轮转时,我也观察过你。
说实话,你不太适合做外科。”
刘春晓默默点头,她心里其实早有定论。
每次看到手术台上鲜血淋漓的伤口,听到器械碰撞的声音,她总会下意识地想要回避,这样的状态确实不适合高压且需要绝对冷静的外科领域。
顾母看着她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