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平静,但只要他们拧成一股绳,有勇有谋,总能撑过去。
晚饭过后,顾从卿看着桌上空荡荡的碗碟,皱了皱眉开口问道:“你们谁会做窝窝头?
总不能天天喝稀粥,那玩意不经饿,干起活来顶不住。”
他自己是真不会这手艺——家里以前哪用得着做这个,细粮都吃不完。
他倒是想蒸馒头、焖米饭,可眼下连点白面大米的影子都没有,纯属空想。
“我会!”
王玲立刻举手,黄英也跟着点头:“我也会,在家看我妈做过。”
顾从卿松了口气:“那正好。
以后就顿顿蒸窝窝头,每人一顿两个,够不够?”
李广摸了摸肚子,憨笑一声:“两个够了,能垫垫肚子就行。
就是……粮食够不够这么折腾?”
王玲和黄英对视一眼,仔细算了算:“按现在的量,一顿每人两个,省着点用,差不多能撑到下次分粮。”
黄英补充道,“要是再多做,怕是就不够了,毕竟都是粗粮,不起来多少。”
“那就先这样。”
顾从卿拍板,“明天早上就试试,能做扎实点最好,扛饿。”
他心里清楚,这35斤粗粮得掰成细水长流,窝窝头虽比不上馒头顺口,却是眼下最顶用的吃食。
总比顿顿喝稀粥强,不然没几天肚子就得空得慌,更别提下地干活了。
他还得抽空去镇里买辆自行车,走路的话太远了。
秦书也点头附和:“对,扎实点好。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经饿。”
王玲和黄英应下来,开始琢磨着明天一早怎么面、怎么揉才能让窝窝头不那么剌嗓子。
夜色渐深,知青点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
顾从卿躺在硬板床上,望着屋顶的茅草,心里盘算着往后的日子——粮食得省着吃,活计得跟上,还得提防着老知青和村里那些不怀好意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轻轻叹了口气,翻了个身。
在这乡下,连顿像样的饭都得精打细算,看来往后的日子,真得拿出十二分的心思来过了。
大队长家的晚饭简单朴素,一碗玉米糊糊,一碟腌萝卜,几个硬邦邦的窝窝头。
大队长媳妇端着碗,用筷子扒拉着糊糊,忽然开口道:“当家的,村西头小三子家和二狗家的婆娘,今天来找我了,说看上新来的那两个女知青,问什么时候能给孩子们办喜事呢。”
大队长正啃着窝窝头,闻言皱起眉头,放下手里的干粮:“你没答应吧?
回了她们,让她们别着急。
这几个新知青刚下乡,什么底细都没摸清,来路不明的,万一出点事,谁担待得起?”
“能出什么事?”
大队长媳妇不在意地撇撇嘴,夹了一筷子萝卜塞进嘴里,“不就是几个城里来的丫头片子嘛,到了咱们这地界,还能飞出去不成?
咱们村离镇上走路都得小半天,四周不是山就是地,附近连个像样的村子都没有。
她们就算想跑出去找人,两条腿能跑过咱们村的汉子?”
她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再说了,真成了亲,生是咱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