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坚持,到了镇上就能吃点热乎的了。”
几人走走停停,渴了就喝口随身带的凉水,累了就找树荫歇片刻,直到快九点,才总算看到了镇上的青砖瓦房和高高的供销社招牌。
“到了!”
黄英指着远处的建筑,声音里带着点雀跃,脚步都轻快了些。
一进镇,几人没先去供销社,径直往国营饭店冲。
找了张桌子坐下,李广把包往旁边一扔,嗓门洪亮地喊:“服务员,给我们来五个白面馒头,再来份红烧肉、一盘炒青菜,还有一大盆鸡蛋汤!”
顾从卿补充道:“再来两斤米饭,多来点实在的。”
等饭菜上齐,几人也顾不上讲究,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
白面馒头的松软、红烧肉的油香,比知青点的窝窝头和稀粥不知强了多少倍。
王玲和黄英吃得慢些,却也眼眶微红——来村里这些天,这是头一回吃顿像样的热饭。
“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
秦书笑着给她们俩各夹了块肉,自己也塞了一大口馒头。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几人才慢慢缓过劲来,瘫在椅子上揉着肚子。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暖洋洋的,身上的疲惫仿佛被这顿饭熨帖了不少。
“总算活过来了。”
李广打了个饱嗝,“等买了自行车,下次来就不用遭这罪了。”
顾从卿掏出钱和粮票递给服务员,对几人说:“歇够了咱们就分工,秦书和李广去买自行车,我带王玲和黄英去供销社买日用品,中午在饭店门口汇合。”
几人点头应下,眼里都透着点期待——这趟镇上之行,才刚刚开始。
黄英从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本子和半截铅笔,低头认真记下顾从卿递给服务员的钱数和粮票种类。
记完后又核对了一遍,才把纸笔小心收起来。
这是他们出前就说好的,今天所有花销都一笔一笔记清楚,回去后平摊,免得日后算起账来麻烦。
顾从卿结完账,对几人说:“我先送王玲和黄英去供销社,然后去镇上转转,找找黑市,看能不能淘点紧俏东西。”
秦书叮嘱道:“黑市鱼龙混杂,你自己多留个心眼,注意安全。”
李广也跟着点头:“有事就往人多的地方跑,别硬扛。”
“放心。”
顾从卿应着,带着王玲和黄英往供销社走。
供销社里人不少,货架上摆着布匹、肥皂、搪瓷盆之类的日用品。
顾从卿帮她们把要买的针线、胰子、信纸等一一记下,又嘱咐道:“挑结实耐用的买,别省这点钱。
我先去邮局打个电话,一会儿过来找你们。”
王玲和黄英点点头,开始认真挑选东西。
顾从卿快步走到邮局,排队打了个长途电话回家。
电话那头是母亲接的,他简单说了句“一切都好,勿念”
,便匆匆挂了——知道家里安好,他也报了平安,就够了,再多说怕耽误事。
出了邮局,他按照来时路上听人闲聊的线索,往镇东头的老巷子走。
拐进一条僻静的胡同,果然看到个叼着烟的汉子守在巷口,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的人。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