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什么事情?我那边的项目不能耽搁……”
这一次反而是汪居廷主动说道:“工作什么时候都可以做,这聊聊天的机会可不多。”
说着,汪居廷靠在了椅子上。
他托起了茶杯,用盖子撇去表面的细碎茶叶,吹了吹,随后道:“林教授,我们认识多少年了?”
林教授对这个数字还是相当敏感的,脱口而出道:“二十八年了。”
他自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就投入了医疗科研领域。
后来几经周转,就跟着汪居廷了。
那时候汪居廷还只是个教授而已,刚刚才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家二等奖。
而当时的院士评选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六十五岁之前拿到三大奖。
也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当然,并不绝对。
也有没有同时拿三大奖的人成为院士。
但总的来说,若是能有三大奖放在履历上,竞选院士的成功率会高上一大截!
而且。
奖项的含金量越高,成功率越大。
比如一等奖的作用就远大于二等奖,至于特等奖……更是好几年才可能出一个。
理论上来说,能同时拿到三大奖的特等奖,那就等同于是直通院士了!
毕竟,一等奖到三等奖,属于是在同年度的成果中作横向对比。
不管当年科研领域的整体水平有多差,都必然有一等奖,也必须有一等奖。
除非实在太上不了台面,才有可能出现一等奖空缺的情况。
也就说,拿一等奖,不代表成果真的有多么重磅。
也有可能是当年没有同等级别的可竞争对象。
但……
特等奖就完全不一样了。
特等奖是纵向对比,是脱离于年度评选之外的绝对指标量化分析。
只有各方面的价值完全达标,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特等奖!
而当时,汪居廷便是靠着三年后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举夺下院士!
当时的林教授,在这个特等奖中就付出了很多。
可以说是关键人物之一了。
当时林教授也不过三十岁而已。
所有人都认为林教授是未来脑外科领域的新星,是脑外科研领域的年轻一辈第一人,未来的成就可能超过汪居廷。
就连林教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自那之后,自己却被已经成为院士的汪居廷给雪藏了。
一直到如今,林教授也还是在汪居廷手底下打工。
虽然已经名列教授。
但,林教授的前路基本上已经到头了。
再往上……还有什么路能走?
汪居廷卡在前方,不会放走林教授。
他这辈子都不会有晋升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不反抗……
普通人面对一位院士,除了妥协,除了忍受,没有任何其他出路。
当年林教授挡不住新晋院士汪居廷的大手。
如今,他依然无法对已经成为领域内资深院士的汪居廷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