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同桌的伙伴们好奇地凑过来,片刻后也跟着笑作一团。
邻桌几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人被笑声吸引,其中一个忍不住问道:“几位先生,不知报上有什么趣事“
商人将报纸递过去:“你们自己看,这篇《施氏食狮史》,当真是妙不可言!“
年轻人接过报纸,皱着眉头读道:“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读着读着,脸上渐渐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看懂了吗“商人笑眯眯地问。
年轻人点点头,兴奋地解释道:“这篇文章通篇都是shi的音,用汉字写出来意思是:有一个姓施的诗人,住在石头屋子里,特别喜欢吃狮子“
他指着报纸:“可如果用拉丁字母写,就全都是shi,谁知道在说什么“
茶楼里的其他食客闻言,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一个穿着长衫的老学究戴上老镜,仔细读完后拍案叫绝:“妙哉!此文言简意赅,却又暗藏玄机,难怪那些提倡拉丁化的人都翻译不了!“
“这位白子瀚先生能在那么短时间里,写出这通篇同音的奇文来,当真大才!“商人感叹道。
旁边一个戴金丝眼镜的青年附和:“若不是大才,又怎能编写出新版数理化三科教科书我读过他编的代数教材,比之前的教科书通俗易懂多了。“
《施氏食狮史》的传播,让底层民众对秦浩的支持与日俱增。市井之间,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篇文章,甚至有小贩将文章抄在木板上,摆在摊位前招揽生意。
施氏食狮史登报后底层民众支持秦浩的越来越多,但是却引来了大量文坛大家的口诛笔伐,钱玄同直接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进行驳斥:“文言文本就不利于传播,像施氏食狮史这样的文章完全就是秀技之作,文字要推广发展,必须与口语契合,让人会说就会写,汉字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性,必须废止。”
这一观点立即得到了鲁迅、胡适等文坛大家的支持。各大报刊上,关于汉字存废的论战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就在外界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作为当事人的秦浩却突然销声匿迹。记者们寻遍北京各大旅馆,都找不到他的踪影。
这天清晨,蔡先生踩着积雪来到西四胡同深处的一家僻静旅馆。推开203号的房门,只见秦浩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出神。
“子瀚,外界因为你那篇奇文吵得不可开交,你却还有心思在这欣赏雪景“蔡先生抖落大衣上的雪粒,半开玩笑地说道。
秦浩闻声回头,活动了一下因久站而有些僵硬的手脚:“蔡先生来了。“
他指了指书桌。
蔡先生好奇地走到书桌前,只见上面堆满了写满字的纸张。他拿起最上面一页,只见上面整齐地列着两排字:左边是繁体,右边是简化的新字。
“这“蔡先生的手微微发抖,快速翻动着纸张,“都是你这些天简化的汉字“
秦浩点点头,走到书桌前:“与其时间在无谓的争吵上,不如脚踏实地做些实事。“他指着桌上的文稿,“这是三千个常用字的简化方案,我参考了历代书法家的行书、草书写法,也借鉴了民间俗字。“
蔡先生激动地翻看着,突然在一页前停下:“这个国字改得好!外围的口表示疆域,里面的玉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