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修好的收音机换粮票、肉票,或者直接换点吃的用的。收点'材料费'总是可以的吧?“
宋运辉皱着眉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秦浩看出他的顾虑,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我不会让你为难的。这些东西就先放在你这,只要你不出卖我就行。“
宋运辉立刻挺直腰板:“我是绝对不会出卖浩哥你的!“
“行了,跟你开玩笑的。“秦浩大笑:“你这人啊,什么都好,就是太严肃了。做人嘛,最重要就是开心。“
他用粤语说了最后一句。
宋运辉听得一愣一愣的,秦浩解释了一遍,他才恍然大悟,也跟着笑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秦浩几乎每天都来养猪场“上班“。他修好的收音机越来越多,小屋的墙角很快就堆满了各种“战利品“:粮票、布票、甚至还有一张自行车票。这些东西都是从县里换来的。
宋运辉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还会帮秦浩打下手。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秦浩也时不时拿着粮票、布票换来的物资去宋家蹭饭,反正每次都没空着手,就当是给宋运辉的“工资”了。
转眼到了八月底,宋运萍出发去京州的日子。火车站台上,宋父宋母不停地叮嘱着女儿注意事项。
宋运辉站在一旁,手里拎着姐姐的行李。
宋运萍却频频回头,在人群中搜寻着什么。
“姐,你看什么呢?“宋运辉问。
“没...没什么。“宋运萍勉强笑了笑,收回目光。
直到火车鸣笛启动,她也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随着列车缓缓驶离站台,宋运萍靠在窗边,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秦浩之所以没有去送宋运萍,倒不是忘了,而是今天遇到一单大买卖,废品收购站的站长老吴说新来了一批报废的电视机,秦浩一听还有这好事,立马就赶了过去。
电视机可是稀罕物件,哪怕是它是报废的。
“东西都在这了,怎么样,能不能攒出一台电视机来?”
老吴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他儿子下个月结婚,这年头要是能有一台电视机摆在儿子的婚房里,那可太有面子了。
秦浩故作严肃地摇了摇头:“难说,这些造得也太厉害了,你看这显像管就没一个能用的……”
“显像管要是好的,也轮不到咱手里,显像管我来想办法,你就说有新的显像管,你能不能帮我攒一台电视机来。”老吴追问道。
“应该没问题。”
“那就成。”
“那这些东西我就先拉走了。”
“行,我让小李小刘帮你装车。”
秦浩暗笑,有了这些玩意,他的第一桶金可就有着落了,电视机可不比收音机,这玩意放在1978年简直就是奢侈品,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一张电视机票能让一个大型国有厂几万号工人挣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