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些尴尬。
朱标看出,这些官员根本不相信朱桂的话。
若非朱桂皇子的身份摆在那里,估计官员们早已开启嘲笑模式。
不过,朱标心想,既然是自己主动揽下念这回信的任务,就得坚持到底。
于是,朱标硬着头皮说:
"
小十三在信中还提议,希望朝廷出资共同建造这火车。
"
"
他还特别指出,朝廷若投资,未来获利朝廷也能分红。
"
"
但若朝廷不出资,未来这新鲜事物赚钱,朝廷就没份了。
"
话音刚落,
群臣立刻像炸开了锅。
"
皇上务必三思而后行啊!
"
"
这火车目前还只是空谈,代王这就伸手要钱,万万不可轻信!
"
户部尚书当其冲表示反对。
朱桂信中所说的朝廷出资,实际上就是要户部掏腰包。
而当前国家处处都要花钱,犹如流水一般,
就连掌控国库的户部,现在也是捉襟见肘!
紧接着,工部尚书也站出来反对:
"
微臣作为工部尚书,亲手建造过无数器物,见识过各种奇技妙法。
"
"
但从没听过火车这种东西!
"
"
再说,大明南北相距近万里,即便是传说中的千里马,来回也要二十天,代王所说几天走遍南北,绝无可能!
"
户部、工部一开腔,其余六部的官员也纷纷表示,认为朱桂是在异想天开!
见到这么多行家里手都言了,
朱元璋反倒安静下来。
看来朱桂这次的点子算是泡汤了。
朱元璋同样不信火车这一说。
不过朱元璋觉得这事儿不大。
凭朱桂以往的功勋,在功劳簿上躺几年不成问题。
如今不过是偶有失手,也算正常。
"
诸位言之有理。
"
"
不过桂儿还未成年,年纪尚小,难免胡思乱想,才会冒出火车这样的念头。
"
"
孩子的玩笑话,诸位不必当真,笑过就算了。
"
朱元璋打了圆场,给朱桂和百官一个台阶下。
官员们听了,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
皇上英明!
"
众人拱手应和。
关于朱桂的火车之论,就此告一段落。
至于朱桂提议朝廷出资共建火车之事,自然也被朱元璋婉言谢绝了。
……
消息传至大同府,
宣读圣旨的锦衣卫念完圣旨,上前搀起朱桂,还安慰道:
"
殿下不必太过难过,此事虽未得到皇上批准,但皇上心中还是很重视殿下的。
"
朱桂诧异地瞥了锦衣卫一眼。
我难过?
我为何要难过?
朱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