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
姜念点了点头,与贺赟一同走出书房,却见孟氏亲手捧着个红漆食盒正在堂屋里候着,身后还跟着个丫鬟捧着热手巾。
见他们出来,孟氏对姜念笑道:“大爷可要用些点心?刚蒸的茯苓糕。”
姜念笑道:“费心了,可否由我带回去品尝?”
孟氏笑道:“自然可以。”
当即,孟氏亲自端着红漆食盒,随姜念去了隔壁,贺赟则骑马快马加鞭去了匠人处。
……
……
姜念回到家中书房,不到半个时辰光景,便见贺赟满头汗进来,额上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显是一路疾奔而来。
虽流着汗,贺赟面上却带着掩不住的喜色,双手捧着一个锦缎包袱,恭恭敬敬递上前来:“大爷,幸不辱命!您要的暖砚盒已经完工了。”
姜念接过包袱,只觉入手沉甸甸的。解开锦缎,显露一个精巧的铜胎珐琅盒子来。这盒子通体以铜为胎,外饰珐琅彩绘,绘的是岁寒三友图样,松竹梅交相辉映,端的是雅致非常。
但见这暖砚盒分作上下两层。上层凹槽恰可嵌入砚台,下层设抽屉式炭槽,侧面开有气孔,既保炭火不熄,又防闷气伤人。炭室底部还加装了一层云母石,既能隔热防火,又不妨碍炭火温热上传。
姜念细细查验,手指抚过每一处接缝,又试了试抽屉开合,但觉顺滑无比,不由点头称赞:“匠人们手艺倒是不错。”
贺赟抹了把汗,笑道:“那些匠人听说是大爷要的,咱们又多给工钱,哪敢怠慢?接连多日赶制不说,连珐琅彩绘都是老师傅亲手描的。”
暖砚盒,可解决冬季墨汁凝冻。
这东西在明朝时就有了,大庆宫廷则普遍使用铜胎珐琅暖砚盒。
不过,姜念此番对大庆的铜胎珐琅暖砚盒进行了两点改良。
大庆目前的铜胎珐琅暖砚盒,都是固定炭仓,需倾倒炭灰,颇为不便。姜念则将下层炭室改为抽屉式,取换炭火甚是便宜。
另外,在炭室底部加装云母石防火层,安全更胜从前。
待贺赟告退后,姜念特地将元春唤至书房。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