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二字,重若千钧,暗示着未来的提携与保障。
房庭训岂能不会意?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与更大的希望,再次躬身谢恩:“卑职明白!四爷隆情,卑职永世不忘!”
气氛既已缓和,房庭训便趁势道:“卑职蒙此殊恩,无以为报。不知四爷哪日得闲,卑职想于寒舍略备薄酒,请四爷与林先生赏光,容卑职聊表谢忱。”
袁易笑道:“房先生的心意我领了。只是岂有让你破费操劳之理?这样罢,明日申时,我在府中设一席薄宴,为你道贺。你于明日申时四刻过府便是。”
房庭训一听,感激道:“这如何敢当?竟劳动四爷为卑职设宴……”
“不必推辞,理应如此。”袁易摆手笑道,又转向林如海,“林先生明日申时四刻,也请一同过来。”
林如海含笑拱手:“四爷相邀,敢不从命?下官定准时赴约。”
袁易又似想起什么,对房庭训道:“哦,对了。我也会遣人去请一请屈先生。只不知他明日申时是否得闲儿,若他得空,便请他一并过来小酌。你们本是同年,正好一同庆贺。”
房庭训闻得此言,心中更是受用。屈继善与他不仅是同科进士,名次紧邻,私下也有些交情。袁易此举,非但周全,更是顾全了他的颜面,显得格外体贴尊重。
他激动道:“四爷安排得如此周到,卑职感激不尽!”
一时间,立身斋内气氛融洽,充满了知遇之恩、师生之谊。
其实,袁易早有了扶持房庭训的心思,只是他未料到房庭训会骤得如此隆恩。在他看来,如今的房庭训更值得他扶持了,或许将来对他而言是一大助益。
袁易不由想到,虽说自己是民间新近归宗的皇子,但自己的几位老师都不简单。屈泰、屈继善父子自不用说了,屈泰已是重臣,屈继善将来多半会是封疆大吏,林如海将来也可能登上高位,而如今,就连房庭训都骤得了莫大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