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何况哪怕是人人害怕的旧宝钞,那也是稳定了许久之后才崩溃的。
所以总体而言,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但却也让东南大户很气愤,因为王言明摆着针对他们呢,可在针对他们的同时,竟然还想着推广新宝钞,而丝毫不怕东南大乱,祸及全国,以致山河动荡……
他们当然不是吃素的,当然也是有脾气的。
何况这还关系到今后是否能在海上赚取足够的利益,也为子孙后代长远计,他们都不可能束手无策,眼看着王言建立起横行海上的巨无霸的大船队。
于是本来已经将要平息的倭乱,台州战役打出来的好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土崩瓦解。不知道哪里出来的那么多的倭寇,又一次的开始大规模的活动起来。
这一次主导剿倭寇的,是谭纶。
胡宗宪以后,谭纶就任福建巡抚,领导戚继光抗倭,打了不少漂亮仗。现在还没卸任呢,恰逢局势突变,索性也就直接提级,总督数省军务,接着干倭寇。
这事情虽然是王言搞出来的,但跟王言还真没什么关系。除了关注那边的宝钞的推广,其余的事情并不要王言操心。
毕竟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将领,有大局观,有指挥能力。统帅他们的谭纶也不是废物,能够稳扎稳打就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胡宗宪在谭纶的帅帐里发号施令呢……
胡宗宪干倭寇的能力,绝对是经得起检验的。而在立场与利益的角度来说,胡宗宪都得呕心沥血玩了命的干倭寇。
如果他不打这一仗,致使船队崩坏,东南大乱,影响了整个国朝的大局,他肯定比王言死的早。
如果这一仗打不好,没有达成遏制东南大户,反而让东南大户更加嚣张,那么他也要死。
他只有赢。
只有打赢了这一仗,将东南大户的这一波反扑给打下去,他胡宗宪才有可能在今后被起复,延续他的政治生命,他老胡家才能富贵绵长。
不过情况对胡宗宪来说也并不糟糕,因为这一次给他做后方的不是严党,而是王言。王言在帮忙解决后勤问题,同时也帮忙顶住了京城的各种压力。
当然其实京城也没什么压力,无外乎就是弹劾么,嘉靖都闭关了,就是弹上天也得等嘉靖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