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要感觉轻松一些。下边的百官们也不反对,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各种原因导致的亏空就可以十分顺畅丝滑的度过去,大家都能发财……
他们都对王言表示了赞赏,说论到捞银子的能耐,还得是王言。已经不满足于捞当前的银子,而是以国家为主体,直接坑明天、后天、大后天的银子……
他们虽然也是传统的地主老财的手段,一样弄着欠条坑百姓未来的银子,但到底不如王言这么牛逼,竟然想直接绑着朝廷一起干大的……
不论如何,在嘉靖四十二年的春天,借着新一年的各种工程开工,宫里的各种项目以及大兴的项目,不再以铜钱结算,而是以大明宝钞给付工钱。
百姓们的钱在大明的地界内,都能花得出去。同时为了避免百姓惊慌,宝钞提举司在京城内开设了众多钱庄,允许百姓按照票面价值兑出相应的铜钱。
同时也发了告示,通知到了每一个商户,有百姓拿宝钞来花,必须正常结算,否则就是意图谋反的大罪。因为大明宝钞代表的是大明朝廷,代表的是大明皇帝陛下,不认宝钞,就是不遵朝廷,不敬皇帝,就要被顶格惩治,那可真是遭老罪喽。
尤其主持此事的还是王言,这是出了名的命硬,于是他们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认了是认了,不代表他们没有好处。
“王知县,这些商人当真该杀!他们收了宝钞,就拿宝钞到钱庄兑铜钱!”宝钞提举司的主事如此说道。
没人是傻子,商人们很清楚,王言手里掌握的铜钱是有数的。一旦钱庄兑不出铜钱来,刚刚勉强接受,愿意拿着宝钞消费的百姓们就会疯狂的涌到钱庄挤兑,到时候宝钞自然也就破产了。
也不仅仅是宝钞破产这么简单,随之失败的,还有王言的不败神话。人们太需要王言失败了,太需要在他失败的时候打击他。哪怕知道有嘉靖力保,不可能让王言万劫不复,却也会对王言的声望造成损害。
最简单的,从王言一定行,到王言或许行,这就是天差地别了。
“不必担心,此事我早有应对。你去让人在钱庄门口张贴告示,就说将铜钱存到钱庄,年利三分。再说商户如果急需钱财扩张,可以来钱庄借贷,具体借多少、借多久、年利多少都要详谈,但是可以保证年利不会超过一成。”
“王知县是想让那些有积蓄的百姓存钱,借给那些商人?那如果大户们一面拿着钱存到钱庄,一面又拿着宝钞来把铜钱兑出去……”
王言摇了摇头:“让他们兑,随便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