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只要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诚信经营,那就能够开的安稳,也不怕谁上什么手段。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的,王言都不管。在范围外的,告到王言那里,不讲规矩的可真是遭殃了。
另一方面大兴的百姓赚到了钱,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消费也开始多样化。所购买的东西,从以往的生活必需,多了其他的一些不必须的东西。
京城的主要消费市场就是在东城,这些商家自然都赚的盆满钵满。最后一番核算,哪怕上交了清洁费,赚的银子也不比以前少。当然,这是要刨除火灾隐患罚款,那一波罚款之下,东城的商户去年一年全都赔钱。
只有后来看到机会,认为王言是青天大老爷,敢于投资创业的商户,才是真赚了钱。
同时真正的急于扩张的,也正是这些人。他们是抓住机会起来的,当然想要抓住机会发展壮大。他们不涉及到那么高层次的斗争,只想着自己赚银子,自然也不会跟那些大户们一起挤兑。
所以在发出去告示,在人们明白了官府的用意以后,这些想要进步的人就去借了贷。基本上都很顺利,看过了产业,做了调查,很快就能放款。短期的几个月,最长的两年,利息也多在四五六个点。
通过了审核之后,钱庄直接就给放款,一沓一沓的宝钞贷出去,通过这些人又继续扩散。借钱是借宝钞,存钱就得存铜钱,目的就是对铜钱进行回收,同时也用金融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市场变革,推进生产力、创造力的发展。
这要有一个过程,但当量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势。工坊发展,雇佣人工,人工赚钱消费,市场繁荣竞争激烈,产品降价,刺激创造,产品迭代,再发展,再竞争……
只要保持住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那就可以无限进步。
王言要做的,是领路人,是调控者。别人没有想法,他提出想法。走歪了路,他给掰回来。如此而已。
就这么发展下去,大明终将成为与日月同存的伟大帝国……
贷款一经推出,人们也就明白存款的利息是怎么来的了,看着那么多人办贷款,有余财的百姓也就放心的将铜钱存到了钱庄。大户们也是来存铜钱、存银子,而后另一面又弄着赚回来的钞票从钱庄套出来铜钱。
他们这么做没什么利益,也没能力把宝钞的盘子砸碎,将宝钞给砸崩溃。他们就是不相信宝钞的前途,不相信宝钞能坚挺的住。
但另一方面,他们现在做大宗交易也不给银票了,那是有手续费的,而是转而开始用宝钞结算。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