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被抓来当评委了。
老大叔愣了愣,觉得有些好笑:“也是,毕竟能拿C类的人太少了。”他上下打量李悠南一番,啧啧称奇,“真的好年轻啊,你还不满30岁吧?”
李悠南点了点头。
比赛还在继续。
操作员手指不是在旋钮上快速扫频,就是在键盘上敲击录入,或者抓着麦克风电键呼叫应答。
嘀嗒声和快速英语几乎没断过。
眼看快到下午四点的预定结束时间,操作员们开始收尾最后的通联。
等最后一个通联记录完毕,操作员摘下耳机。
带队的张老师,邀请在场的几位评委做点评。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评委身上。
前面几个评委依次做了点评,随后轮到李悠南和他刚刚认识的那个大叔了。
大叔笑了笑:“要不然小兄弟你先来吧!”
李悠南很清楚自己年龄小。大叔虽然表面态度谦和热情,但未必信任自己的能力。
虽然李悠南并不在意,不过眼下这个场合,他自然还是要说几句的。索性也不推辞,点了点头:“那行。”
李悠南一开口,声音不高但很清晰,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毕竟他在现场的几个评委里看上去太年轻了,十分扎眼。
“整体不错,”李悠南先肯定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直指关键,“效率还能抠一抠。主要在两点。”
他指着那个主操作位:“第一,天线转向的时机。下午两点半左右,15米波段对北美有个小窗口,信号报告普遍+20以上,持续时间大概十五分钟。虽然也通到了几个,但强度明显弱,耗时也长。北美窗口开通时,天线在十分钟后才转过去,错过了黄金期前半段,少抓了至少5到8个前缀。传播预测软件和实时S表强度跳变,都是提示,要更敏感,转得要更快、更果断。”
他说得很具体,连时间和信号强度都记得清清楚楚。
操作员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看欧洲台也挺多,贪了一下…”
“理解,都想多通联,”李悠南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