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钓上来一条公牛鱼。
因为钓鱼总是花不了太多时间,上午的其他时候,李悠南便会继续在庇护所附近的那片森林里持续搜索,主要是采集香蒲一类的块状茎,这些东西是后期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除此之外,浆果自然也要继续采集,但浆果的分量毕竟太小,采集起来效率太低,属于是顺便采到最好,没有也没关系。
尽管如此,这三天时间还是让他采到了满满一筐的黑莓和整整两筐的块状茎。
为了便于采集,晚上的时候他就着火堆的光线又编了两个新的藤筐,其中一个藤筐要更大一些,放在营地存放这些食物。
他的收获极为夸张,除了得益于李悠南足够仔细以外,系统带给他的能力提升同样必不可少。
此时李悠南才真正意识到,植物学家的这个技能带给他的帮助有多大——他的脑袋里对这类植物的习性有着非常精准清晰的认识,只是下意识的,就知道去哪种环境更容易找到这样的块状茎。
这几天时间,他几乎将以营地为圆心、方圆一公里左右、朝着内陆方向的 270度左右的扇形区域都给搜寻了个遍。
也就是他有着这样的能力去做这件事情,换了其他的选手,仅凭运气去搜索,哪怕给他们 20天的时间,也未必可以搜寻完。
毕竟某一片区域会不会有块状茎,李悠南看一眼大概就了然了,效率比其他的选手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眼下有两筐半的块状茎,已经足够他研磨出不少淀粉了,不过眼下他还没有合适的工具,便暂时将这些块状茎先储存起来。
食物的收集大概就是这些收获了,而这三天以来的所有下午时间,都被他安排继续做自己的庇护所。
与其他人不同,李悠南在搭建自己的庇护所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具体要建成什么样子,需要哪些材料,如数家珍。
这三天时间,主要的工作是准备抬梁框架的框架材料,将搬运过来的木料削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用榫卯的工艺制作出抬梁架。
制约李悠南干这项工作的因素是工具,毕竟他没有专门的木匠用的刨子,仅仅一把锯子和一把斧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的确要麻烦不少,不过对于李悠南来说,眼下最不缺的也就是时间了。
将所有需要的木头全部削皮,露出光滑的木心,接下来李悠南开始组装抬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