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暗中留意王府内是否有异常情况。同时,她召集王府中的婢女,组织大家为守城士兵缝制衣物。在缝制过程中,她亲切地与婢女们交谈,了解城中百姓的心态。有婢女忧心忡忡地说:“夫人,外面传言北元要打进来,大家都人心惶惶的。”沈书瑶轻声安慰道:“王爷和将士们都在努力守护大宁,大家莫要慌张。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守城出份力,大宁一定能平安。”随后,她将了解到的百姓情绪和担忧,及时反馈给了朱权。
朱权看着沈书瑶离去的背影,暗自思量,大宁城内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必须尽快采取措施,稳定人心。他立刻命人把萧烬羽找来。
萧烬羽很快就赶到了,朱权把沈书瑶的话转述给他,严肃地说:“萧指挥使,你即刻与地方官府商议,在不扰民的前提下,暗中留意城内可疑迹象。重点关注客栈、酒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但一切行动需与知府协同,不可擅自做主。一旦发现形迹可疑之人,不要轻易抓捕,先暗中上报,听候朝廷和地方的联合指示。如今各方利益冲突不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混乱,务必谨慎行事。”
萧烬羽领命后,迅速前往知府衙门。知府听闻此事,也深感事态严重,当即与萧烬羽商议。然而,在讨论调查方式时,两人产生了分歧。知府皱着眉头,神色急切地说:“依我看,应该先对可疑人员进行公开盘查,快速震慑城内可能的奸细,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萧烬羽则一脸忧虑,耐心解释道:“知府大人,此举虽能起到震慑作用,但恐怕会打草惊蛇。一旦惊动了真正的内应,后续抓捕和获取情报将难上加难,还是主张继续暗中监视,等掌握确凿证据再行动。”两人为此争执不下。
无奈之下,他们一同来到王府,向朱权说明情况。朱权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两位所言都有道理。这样吧,先对一些次要的可疑目标进行公开盘查,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对于重点怀疑对象,继续暗中监视,收集证据。如此既能安抚民心,又能避免打草惊蛇。但在执行过程中,务必协调好各方关系,避免矛盾激化。”知府和萧烬羽听后,都觉得有理,共同制定了更完善的调查方案。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朱元璋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下方朝臣林立,气氛凝重。大宁的密折摆在案前,他的目光冷峻,审视着这场边境危机带来的诸多连锁反应。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如今国库虽有储备,但各地灾患频发,若大宁战事扩大,军需补给恐会影响其他地方的民生安抚和工程建设。”
兵部尚书紧接着上前,神色忧虑:“陛下,北方防线漫长,大宁虽重要,但也需兼顾全局,不可因一处而动全局兵力。需考虑从其他卫所调配兵力的可行性与利弊。如今北元内部矛盾,或可分化瓦解,但此事需谨慎谋划。”
都察院左都御史站出来,声音洪亮:“陛下,臣以为大宁战事关乎国威,不可不重视。但也需彻查朝中是否有官员与北元暗中勾连,以防内部生乱。此前便有官员因贪腐致使边防军备懈怠之事,此次定要杜绝此类隐患。大宁地区民族众多,处理战事时,也需考虑民族关系,避免激起民变。”
通政使也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各地奏报不断,如今大宁战事吃紧,驿站传递消息的压力增大,需确保军情传递及时准确,以免延误战机。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