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该歇着了。”一道温柔且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朱棣回头,见徐氏端着一盏参茶,迈着莲步缓缓走来。她身着一袭宝蓝色绣着牡丹的锦袍,发髻高挽,一支碧玉簪子斜插其中,端庄大气又不失温婉。徐氏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聪慧过人,素有“小诸葛”之称,不仅是朱棣生活中的贤内助,更是他军政事务上的得力智囊。
朱棣接过参茶,轻抿一口,苦涩中带着回甘,就如同当下复杂的局势。“夫人,大宁局势吃紧,朵颜三卫一旦叛乱,北疆危矣。本王虽想出手相助,可又怕朝廷猜忌,左右为难呐。”
徐氏将手轻轻搭在朱棣的肩头,柔声道:“王爷,妾身明白您的顾虑。如今局势微妙,贸然行动确实不妥。依妾身之见,咱们先派可靠之人前往大宁,名为探望宁王,实则打探虚实。此人需机敏谨慎,既能摸清状况,又不能引起他人怀疑。”徐氏的声音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智慧,她的眼神坚定,与朱棣对视时,满是理解与支持。
朱棣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夫人所言极是,只是这人选……”
徐氏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不妨派王府的幕僚周宇前去,他行事稳重,对王爷忠心耿耿,定能不负所托。让他带上王爷的亲笔书信,信中多表达些兄弟间的关切,避开敏感的军事话题,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朱棣伸手握住徐氏的手,轻轻摩挲着,感慨道:“夫人聪慧,总能在本王迷茫时拨云见日。有你在,本王安心许多。不过,若局势真到了危急时刻,本王定不会坐视不理。想当年随父皇南征北战,何等艰险的战事未曾经历,区区朵颜三卫,若敢侵犯我大明疆土,本王定让他们有来无回!”朱棣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豪迈与自信,仿佛下一刻便能跨上战马,冲锋陷阵。
此时,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神色紧张地禀报道:“王爷,刚刚接到消息,朵颜三卫的一支先锋骑兵已朝着大宁方向快速移动,看样子是要发动突袭!”
朱棣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冷峻,他松开徐氏的手,大步走到地图前,手指迅速点在大宁周边的战略要地,说道:“传令下去,让燕军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加强北平城的巡逻和防御,同时,立刻派出快马,给宁王朱权送信,告知他朵颜三卫先锋动向,让他早做准备!”
徐氏也立刻收起温婉之色,冷静地补充道:“王爷,咱们可以再派一队精锐骑兵,暗中跟在朵颜三卫先锋后面,若宁王那边战事吃紧,咱们的骑兵可随时支援,同时也能探清朵颜三卫后续兵力部署。但此事一定要隐秘,绝不能让朝廷察觉。”
朱棣转头看向徐氏,眼中满是赞赏与信任,点头道:“夫人所言甚是,就这么办!”随后,他迅速对侍卫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侍卫领命后,匆匆退下执行。
徐氏脸颊微微泛红,轻声道:“王爷谬赞了,夫妻一体,妾身自当为王爷分忧。况且,这北平城的安稳,关乎着王爷的大业,妾身不敢懈怠。王爷善战之名威震四方,妾身也相信王爷定能妥善应对此次危机。只是如今形势复杂,咱们还是得从长计议。”说罢,她走到地图前,指着北平周边的防线,继续说道:“王爷,咱们还需加强北平的防御。城外防线可再向外拓展,增设烽火台,缩短了望间距,以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