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这个方子。
“柴胡10g,黄芩8g。”方言边写边念。
他解释道:
“这两味是君药,柴胡疏利三焦,黄芩清湿瘀化的热,就像给堵塞的管道开闸,再把里面的浊水清一清。”
今天这么多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人在这里,他才会这样,毕竟人家师父们当时帮自己那是真的二话不说就参与了进来,手里的方子那也是一点没小气,都往外拿。
换做其他人方言肯定不能这么贴心。
他笔尖一顿,添上:
泽泻12g,车前子10g(包煎)。
写好过后开对着众人解释:
“泽泻能引水湿从小便走,车前子清热利尿,跟着柴胡、黄芩往下走,专门对付三焦的湿邪,这是臣药。”
患者家属盯着“车前子(包煎)”几个字,忍不住问:
“额……这包煎是啥意思?”
没办法没怎么使用过中药,看起来就像是黑话似的。
一旁的林雪玲说道:
“这药籽儿细,不包起来容易沉在锅底糊掉,还会让药汁浑浊,所以要小布包包起来煎药。”
听到这里患者家属露出恍然之色,感觉这中医里面的门门道道的还真是挺多。
方言继续又写下:
丹参15g,赤芍10g,桑枝15g。
他对着众人说道:
“丹参、赤芍化舌下的瘀斑,桑枝专走手臂,通手少阳三焦经,正好治右手麻木,这三味是佐药,帮着攻邪。”
写到这里,他抬眼看向患者:
“光祛邪还不够,得护着点阴津。”
说着,笔锋一转,写下:生地12g,枸杞10g,女贞子10g。
同时还解释道:
“生地滋肾阴,枸杞补肝肾、明目,女贞子养阴,这三味不滋腻,不会碍着祛湿,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