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酱肘子这些油腻的,还有辣椒、烈酒,最近先跟它们告个别。我看资料上写了,知道您以前爱喝两口,但现在肝正忙着‘修房子’,这些东西进去,就像往工地扔砖头,添乱。”
刘老爷子咂咂嘴,想起刚才许诺的红烧肉,无奈道:“行,我让保姆多炖点清汤,就当给肝减负了。”
“第二,别总躺着。”方言话锋一转,指了指窗外,“每天早上,太阳刚起来的时候,让家里人推着轮椅出去晒半个钟头太阳。您这身子虚,太阳是最好的‘补药’,能帮着您身上的气顺顺。虽然是夏天,但是晒一晒也没坏处。”
“这点容易,我以前也爱晒晒太阳琢磨事。”老爷子点头应下,又好奇地问,“还有呢?”
“第三,老调重弹,还是放宽心。”方言的语气放缓了些,“您那轮椅扶手,别总攥得那么紧,指甲都快嵌进去了。家里的事、单位的事,能不管就先放放。肝这东西,就怕气不顺,您越琢磨得细,它越容易打结。实在闷得慌,就让人给您念段报纸,或者听听戏匣子,秦腔、京剧都行,能松快松快。”
老爷子被他说得愣了愣,下意识松开了紧攥扶手的手,掌心里竟有些潮。他失笑:“你这大夫,不光管治病,还管起我操心的毛病了?”
“治病先治心嘛。”方言递过一杯温水,“您这病,就像久旱的地,得慢慢润,不能急。药一天两煎,早晚饭后温着喝,喝的时候别大口灌,像品茶似的,小口小口咽,让脾胃先适应适应。”
刘老爷子接过水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跟着暖了几分:
“行,都听你的。要是真能好利索,别说忌嘴晒太阳,就是让我天天听你念叨,我都乐意。”
方言想了想又补充道:
“对了,要是喝药期间觉得肚子有点咕噜响,或者小便多了点,别慌,那是水湿在往外走,是好事。有啥不对劲的,随时让人来找我。”
老爷子点了点头,接着方言才把他们送了出去。
这次在儿科的治疗方式上和老年病联系上,也让方言有了一些想法。
无论孩童还是老人,疾病的本质都是“正邪相争”的失衡状态。
孩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老人“脏腑衰竭,正气亏虚”,虽年龄、体质不同,但核心矛盾都是“正气不足,不耐攻伐”。
对于孩童,因其气血未充,治疗需中病即止,避免过度干预;对于高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