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主要是怕您太投入,忘了咱们还有份儿协议摆在那儿呢。”
小李秃子特意加重了“协议”四个字,指的自然就是那份详尽到近乎严苛的对赌协议。
“再说,叔,要说到进度,咱们这戏从去年立项,春节过完开拍,到现在7月份了,您除了和周姐搞对象,拍了到底有多少?”
“嘿嘿嘿。”
看着姜小军脸上“写”着的,叫做“死皮赖脸”四个大字,李乐叹了口气,“得了得了,谁让我得叫你声叔。我妈呢?”
“敏姐去看林子里的布景去了,一会儿就来。”
“哦,那行,咱先说说,进度条?百分之多少了?预算,多少了?”
姜小军嘬着牙花子,手指头在剧本上那些被圈出来的“鞋”、“光”、“帐篷燃烧”旁边敲打着,“这个,大概,可能,兴许,或者.....”
“得得得,叔,您慢慢想,我先叫孙大爷进来。”
这里的孙大爷,是李乐为了掐住姜小军的“野心”,特意从吴大爷那边借来的原来电影厂里的老制片主任,和姜小军熟。
“啊,老孙去县里了。”
“咋?”
“联系当地部队,这边后天有个大场面要群演。”
“哦,那行,剧组财务呢?”
“剧组财务在,你等等,我叫她。”
姜小军眼珠一转,起身,探出帐篷,冲外面喊了声,“诶,那谁,去,把张会计叫过来,就说投资人来了,要看账本子,啊,你不知道在哪儿?算了算了我自己去找。”
没一会儿,姜小军领着一个戴着眼镜,三十多岁的女人进了棚子,把怀里抱着的几大本单据放到一边的小桌上。
“呀,李总,您来了?”
“呵呵,张姐,辛苦了啊。”
张姐先是笑了笑,又白了眼一旁的姜小军,道,“不辛苦,花钱么,有什么辛苦的。”
这个白眼儿落在李乐眼里,心里大概有了数,“呵呵,张姐,您坐,那什么,咱们先看看近期的账目、请款单和费用进度?”
“嗯,好。”
李乐接过一本文件夹,翻开。看着看着,眉头就拧成了疙瘩。
“姜叔,”他指着其中一项,“这特制高原风压模拟器,括弧,用于测试帐篷布料最佳飘动形态....是个啥玩意儿?花了三万?”
“哦,这个啊?”一旁的姜小军嘬了口烟,比划着,“关键道具,帐篷烧起来那形态,得符合物理定律又得带点荒诞诗意!普通风扇吹不出来那劲儿!这机器一吹,布料的飘动轨迹,啧啧,完美!”
“敏姐看了实验录像,说这就是要体现的生命的飘零感,这才定下的。”一边说着,一脸“你看,艺术需要”的表情。
李乐不置可否,继续往下翻,“生物染色剂及人工费,括弧,牛局部毛色调整处理.....两千?啥玩意儿?给牛染头发?”
“啧,细节,懂不懂?”姜小军凑近,压低声音,“那几头老牛,角是沧桑了,可毛色不够晚霞金。跟你妈画稿里差了点意思。”
“就屁股和后腿那一小片,染呗,染出那种被岁月镀金的感觉,敏姐当时就在场,直夸染得好,像!对吧?”
姜小军看了眼张姐,张姐没接茬,低头扒拉账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