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炸开。老周女婿的乡镇企业专做进口替代件,所有产品都经郑干事验收入厂。调查组顺藤摸瓜,发现验收标准被故意降低——公差放宽十倍。
灾难接踵而至。新建的污水处理池渗漏,铬酸盐污染地下水。厂区井水变黄,饮水的野猫成片脱毛。
环保局开罚单那天,井口飘出怪味。抽干井水后发现井壁衬管裂缝,用的正是老周女婿厂的劣质水泥。
“报应啊。”老周在病床上捶打残腿,“我贪那点回扣害了全厂!”
新书记却作出惊人决定:不清洗井水,直接改建封闭式循环系统。“井里铬酸盐浓度正好做钝化液,省了化工原料。”
方案遭到集体反对。小李拿着水质报告手抖:“这是剧毒,不是闹着玩的!”
“打仗还怕中毒?”新书记指着地图,“前线等着弹药,你们却在扯环保!”
工程强行上马。井水抽进镀槽,镀出的弹壳带着诡异金斑。军工代表验收时愣了:“这颜色……像苏联当年的贫铀弹芯?”
秘密检测证实了猜想:井水里含天然铀元素,浓度恰好在临界值下。新书记大笑:“老天爷赏饭吃!”
铀水镀层的弹芯穿透力暴增,但也带来新问题:放射性残留。工人们下班时要通过辐射检测门,警报声日夜不断。
更可怕的是谣言。家属区流传“轧钢厂造核弹”,老赵孙女被幼儿园劝退:“怕辐射影响其他孩子。”
真相在某个雨夜曝光。央视记者伪装成供应商进厂,拍下铀水镀槽画面。节目播出时全厂正在加班,电视屏幕里映出一张张惨白的脸。
停产令天亮就到。武警封厂,穿防护服的人员进出取样。老周看着井口的辐射标志苦笑:“这下真成罪人了。”
调查却出现反转。环境部报告显示:井水铀浓度本就超标,是早年附近地质队遗留的勘探孔导致。轧钢厂反而阴差阳错控制了污染扩散。
厂门重开时,军工订单已经转厂。新书记调离前留下话:“有时候,先进技术就藏在土办法里。”
小李开始研究铀水镀层。他发现适当控制电压能形成保护性氧化膜,辐射泄漏降为零。论文寄到《兵工学报》,却被退稿:缺乏理论依据。
转机来自一封国际信件。俄罗斯伊万诺维奇教授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