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从长春市三马路开始讲。
一提到三马路,长春的老铁、长春的兄弟都清楚——那可是咱长春最热闹的地界儿!
它跟重庆路、大经路交汇,尹中路还在这儿横叉过去,东边儿还挨着现在的亚太大街。
早年间,三马路两侧那叫一个门庭若市,商户一家挨一家,热闹得不行。
尤其解放之前,三马路这儿还开了家武馆,这家武馆可有来头——老板是溥仪的贴身保镖,还是溥仪御前侍卫队的队长,姓霍,叫霍殿阁。
后来不还拍了部电视剧嘛,叫《康德最后一个保镖》,讲的就是霍殿阁的事儿。
对霍殿阁来说,长春也算是他第二个家乡。
咱长春人啥性格?热情,开朗,霍殿阁很快就喜欢上这儿了,就在三马路开了自己的武馆,还让大徒弟帮着管事儿。
他这大徒弟叫周西武,当时武馆里收的徒子徒孙,没个几百号也差不离,像陈京财、尹庆、李寿贵、丁香玉,都是这儿的弟子。
弟子里头还有个姓霍的,叫霍天生,是个地地道道的武术迷,之前学过弹腿,也练过大小红拳。
可自打接触了霍殿阁教的八极拳,那真是入了迷,后来常说“这八极拳一旦练上,那就是终身享用的宝贝”
。
搁那个年代,尤其是伪满的时候、解放之前,大伙儿心里都揣着个江湖梦。
霍天生那时候还是个小伙儿,嘎嘎崇拜江湖上的厉害人物。
他常听人说自己的师爷,还有师叔霍庆云——这帮人那绝对是响当当的狠角色!
当年在公共场所,他们就用八极拳打败过日本所谓的“高手”
,给满清傀儡政府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就说有一回,霍家的人跟日本武官叫板,那日本武官叫小前四郎。
咱这边的人就用了一招“顶心肘”
,“嘎巴”
一下,直接给小前四郎打飞出去七八米远!
小前四郎“啪”
地摔地上,想起来都起不来,后来送医院躺了整整三个月。
徒子徒孙们每次听这事儿,都听得热血澎湃,恨不能自己也能有这本事。
后来解放了,这武馆就交给霍文柏先生直管。
到了6o年代,赶上那阵儿的浩劫(这事儿咱都知道,就不多细说了),武馆没辙,只能被迫解散。
但咱东北这块儿有个“罗疃一族”
的说法,霍氏八极拳的传承可没断!
霍家后人里头,有个叫霍隐杏的去了沈阳,后来成了沈阳八极拳开枝散叶的一代宗师;其他弟子也散到了全国各地,走到哪儿就把八极拳教到哪儿,接着给人传艺授业。
这时候的霍天生,已经快六十岁了,没离开长春,偶尔还会去三马路,教教那些愿意学打拳的年轻人。
当时跟他走得特别近的,不是别人,正是孙华山。
那年代的流氓,跟九十年代以后、两千年代的可不一样——人家不玩刀也不玩枪,真本事全在身上的功夫。
孙华山就好这口,但他一开始喜欢的是摔跤,对八极拳压根不感冒。
为啥?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十年拳不如一年跤”
。
可能有的兄弟不懂这话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