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根据苏宇几个亲舅舅在族中排序的,就像是苏宇,在他家,苏静叫他三哥,但三叔家瞳瞳按照族中排序,老大苏斌,老二苏胜,老三苏大勇,老四苏宇,所以瞳瞳需要叫苏宇四哥。
同理,苏宇几个亲舅舅,在没出五服的亲族中也有排序,各家闺女嫁人生的外甥,也需要根据这个排序叫人。
当然,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叫舅,直接叫姥爷,姥娘等。
反正意思一样,没必要分辨是不是亲舅,亲姥爷。
一整套菜下来,就接近中午了,因为是没出五服的,所以必然不会太多。
毕竟一个家族才多少人?走了三四家就拜完了。
等他们返回到家里,几个舅妈已经做了一桌子菜了。
“回来的刚好,洗洗手,入席吧。”
席间也询问了苏宇父母,是否安康,
“来,苏瑾,多吃肉,你正在长身体。”
二舅妈十分热情,不停给苏瑾夹菜,谁让他年纪最小呢。
刚刚拜年,几个舅妈要给红包,苏瑾都没要,只接受了姥姥的红包。
这也是来之前说好的,苏瑾已经十五岁了,不算小了,再要红包不合适,但亲姥姥给的,那就没事了,二十岁可以。
当然,苏宇,苏胜肯定是不会收的,不仅没收,还每人递给姥姥十块钱。
“大舅,家里粮食够吃吗?”
酒足饭饱苏宇突然问了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
“额……,你问这作甚?勉强够吃吧。”
他家是吃定粮,也就是计划粮,因为没地,所以都是上班用钱买,有两本,一个月多少粮食都是有数的。
苏宇二话没说,从怀里掏出来了粮票,有粗粮,有细粮,足足一千斤,粗粮,细粮各五百斤。
全是本地粮食,本地粮票分为省级,市级,自治区等。
他们虽然不是很近,但绝对算一个市,所以本地粮票也是通用的。
这就是苏宇平时逛黑市积攒的,遇到粮票,甭管粗粮细粮,他都没有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