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等到土豆、玉米等东西,被郑和带回来了,整个大明都可以实现,少数人耕种,养活大部分人的目的。
到了这一步,无论社会结构,还是农业结构。
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
如此才是最好的!
朱允熥说道:“出海的人,在未来还会带回来,更高产、更容易耕种的作物。”
李焕文朗声道:“恭喜殿下,恭喜大明,未来真的可以做到,再无挨饿的百姓了。”
对于他的恭迎,朱允熥只是微微点头。
“你对红薯的事情,做得甚好。”
“但也要真的好才行,如果被我发现,你说了那么多,都是糊弄我的,后果如何,你自己知道。”
“你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接下来再有新的作物回来,你继续负责推广。”
“好了,你退下吧!”
朱允熥又挥了挥手。
他对李焕文,其实是有点意见的。
这家伙之前连五百万两的缺口,都看不出来,实力再高也是有限。
但这一次李焕文做出来的结果,又刷新了朱允熥对他的认知,人果然是可以进步的。
“高产作物是有了,但总不能一直用这样的作物种植。”
“需要对作物,进行应该有的改进。”
“这就需要,生物学的出现。”
“道衍他们只会数学、物理和化学,生物又是另外一个方面。”
“应该找谁,来负责生物?”
朱允熥寻思着,暂时没有头绪。
好像不记得,大明有哪些农学家。
现在的作物,肯定是需要改进,不能一直保持,以及一直用原有的留种,就怕到了未来,留下的种子质量一代比一代差。
“找一个,适合研究生物的人才行。”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