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许久,她抱着一个沉甸甸的樟木箱下来,箱子表面雕着简单的缠枝莲纹,铜锁已经有些氧化。
&1t;br“这里面有你外婆的老照片、书信,还有一张模糊的家族图谱,”
姨婆坐在沙上,打开铜锁,“今天雨大,出门不方便,咱们一起整理整理,把你妈妈那边的家族脉络理清楚。
你从小就没见过外婆,这些东西,也该让你看看。”
&1t;br徐佳莹蹲在樟木箱前,小心翼翼地拿出里面的东西。
&1t;br最上面是一本泛黄的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照片。
&1t;br照片上的女子穿着月白色旗袍,领口绣着兰草,眉眼温婉,与徐佳莹有七分相似。
&1t;br“这是你外婆,”
姨婆轻声说,“这张照片是她十八岁生日时拍的,也是她最喜欢的一张。”
&1t;br相册里还有许多老照片:有外婆与外曾祖母的合影,外曾祖母穿着青色对襟衫,手里抱着一个绣绷。
&1t;br有外婆与姨婆的合照,两人坐在巷口的石阶上,手里拿着刚买的糖粥,还有一张模糊的照片,是外婆结婚时的场景,穿着红色旗袍,头上盖着红盖头,身边站着穿着长衫的外公。
&1t;br徐佳莹一边翻看照片,一边听姨婆讲述背后的故事。
&1t;br翻到一封信时,她停下了动作。
&1t;br信封已经泛黄,上面写着“致秀兰吾女”
,字迹娟秀。
“这是你外曾祖母写给外婆的信,”
姨婆说,“当时外婆刚嫁给你外公,外曾祖母放心不下,每周都给她写一封信。”
&1t;br徐佳莹拆开信封,信纸薄如蝉翼,上面写着:“吾女秀兰,见字如面。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你初到苏家,要敬公婆,和邻里,遇事莫急,记得常绣绣片,静心养性……”
&1t;br最让徐佳莹惊喜的是樟木箱底部的家族图谱。
&1t;br图谱画在宣纸上,已经泛黄脆,边缘有些破损。
&1t;br上面用毛笔写着母系家族的名字,从外曾祖母的母亲开始,一直到徐佳莹这一辈。
&1t;br姨婆指着图谱上的名字,一一讲解:“这是你外曾曾祖母,她是位绣娘,在苏州开了家绣坊,这是你外曾祖母,继承了绣坊,还教出了不少徒弟,这是你外婆,虽然没开绣坊,却把绣艺教给了不少巷子里的姑娘……”
&1t;br徐佳莹拿出笔记本,一边听姨婆讲述,一边记录名字和故事。
&1t;br遇到字迹模糊的地方,她就停下来,仔细辨认。
&1t;br苏木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她身边,拿出手机,将每一张照片、每一封信、每一页家族图谱都拍下来。
&1t;br他还打开图片修复软件,将模糊的照片和图谱一一修复。
&1t;br“你看,这张家族图谱上,‘沈秀兰’这个名字,原本模糊不清,修复后能看清了,”
苏木指着手机屏幕,“还有这张外婆与外曾祖母的合影,修复后,外曾祖母手里的绣绷都能看清了。”
&1t;br姨婆凑过来看手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