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评弹声依旧婉转,苏州话的唱词里满是江南的柔情,院子里的桂花树上,花苞已经悄悄鼓起,等待着绽放的时刻。
徐佳莹拿起绣花针,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继续绣那个未完成的腊梅香囊。
她要把这个香囊送给苏锦,告诉她,在苏州,有一座“江南匠心坊”,正带着乌镇的腊梅种子,带着江南的传统工艺,慢慢成长,绽放光芒。
而这,只是传承之路的开始,未来,会有更多人走进这座小院,拿起绣花针、梭子、研钵,成为江南传统工艺的传承者,让老手艺的温度,永远温暖着时光。
当月光漫过“江南匠心坊”的木牌,将缠枝莲纹雕饰镀上一层银辉,徐佳莹手中的腊梅香囊终于绣完最后一颗籽珠。
她举起香囊对着月光轻晃,细碎的香丸在囊中碰撞出“沙沙”轻响,混着院外传来的评弹唱词。
“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姻缘配”,恰好构成一曲温润的江南夜韵。
“等苏锦来苏州,让她把这香囊带回乌镇,塞进蓝印花布的枕头里,也算咱们苏州苏绣与乌镇蓝染的手艺联动了。”苏木从背后轻轻环住她,指尖拂过香囊上饱满的“打籽绣”花蕊,眼底满是温柔。
次日清晨,天刚亮透,徐佳莹就拎着竹篮,跟着李奶奶去巷口的小菜场“实战”苏州话。
走到卖太湖白虾的摊位前,她正用刚学会的方言讨价:“阿叔,倷个白虾三十五块一斤太贵哉,三十块好伐?我天天来买!”(叔叔,你的白虾三十五块一斤太贵了,三十块行吗?我天天来买!
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汽车鸣笛声划破巷弄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