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后,众人走出茶馆,夜色已经降临。
平江路上的灯笼都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映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金子。
“评弹太好听了,下次来苏州,我一定要学几句简单的唱词,跟着艺人一起唱。”王丽意犹未尽地说,还在小声哼着刚才的曲调。
邢梦洁笑着说:“我觉得可以把评弹和宠物文创结合起来,比如做一个会播放评弹的宠物窝,里面装个小音箱,让宠物也感受一下苏州的文化,肯定很有创意。”
回到小院时,姨婆已经准备好夜宵,是刚煮好的桂花糖粥。
粥里放了苏州西山的新米,熬得软烂黏稠,还加了桂花糖和藕粉,甜香浓郁。
众人坐在石桌旁,喝着甜香的糖粥,聊着今天的经历,气氛温馨又热闹。
“今天的团圆饭太好吃了,下次咱们再组织一次,每人学一道新菜,比如我学做苏式月饼,王丽学做松鼠鳜鱼,梦洁学做清炒虾仁。”邢梦洁提议道,眼睛里满是期待。
王丽立刻附和:“这个主意好!下次咱们可以搞一个‘传统手艺体验日’,邀请邻居和朋友来,一起学苏绣、制香、做苏式点心,再请今天的评弹艺人来表演,让大家既能吃到美食,又能体验传统手艺,还能欣赏评弹,肯定特别热闹。”
徐佳莹和苏木也纷纷点头,开始讨论体验日的具体细节,从时间、地点到流程、邀请的嘉宾,每一个环节都仔细规划。
徐佳莹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满是温暖。
从最初一个人来到苏州,陪伴姨婆,到后来学习苏绣、缂丝、制香,开设“江南匠心坊”,再到如今身边聚集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带来投资和资源的王丽,有带来新灵感的邢梦洁,有坚守手艺的沈师傅、赵姨,有热爱创作的江源、林晓雨,还有远方支持的苏锦。
他们因为对传统工艺的热爱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成长,将一个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慢慢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月光渐渐爬上海棠树梢,照亮了小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呆胶布和阿二依偎在桌下,打着轻轻的鼾声,尾巴偶尔轻轻摇晃。
远处的评弹声还在隐约回荡,吴侬软语的韵味与小院里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与文化气息的江南画卷。
徐佳莹拿起手中的桂花糖粥,轻轻抿了一口,甜香在口中散开,温暖了整个心房。
她知道,这段在苏州的时光,将会成为她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而这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卷,还在不断展开新的篇章,等待着他们去探索更多关于传统、关于友情、关于梦想的美好,去书写更多属于他们的江南故事。
第七百七十三章巧思构新境寻踪探古宅
月光漫过海棠树梢,将石桌上的桂花糖粥晕染出暖金色光晕,瓷勺搅动时,米粒与桂花的甜香在空气中缓缓散开。
徐佳莹刚抿了一口粥,王丽忽然“啪”地放下碗,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连声音都比平时高了几分。
“我有个疯狂又绝妙的想法!咱们在苏州开一个‘传统工艺现代生活空间’吧!不是单纯的工作室,也不是普通的咖啡馆,把苏绣、缂丝、制香这些老手艺,和精品咖啡、文创零售、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