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阴符经》的“观天之道”、《天工开物》的“天人合一”……林语的测雨器突然剧烈震颤,她的瞳孔里映出圆球的内部——那些文字正在互相吞噬、融合,像一场无声的战争。
“要成了!”诸葛青阳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的星眸里倒映着圆球,左眼里泛起的水光与星芒交织,“九转金丹……成了!”
“轰——!”
丹鼎突然炸开一片金光。金光里,九颗鸽蛋大小的丹丸悬浮在空中,每颗丹丸表面都刻着不同的文字:第一颗是“仁”,第二颗是“义”,第三颗是“礼”,第四颗是“智”,第五颗是“信”,第六颗是“破”,第七颗是“立”,第八颗是“舍”,第九颗是“得”。
“这是……”藤原浩介的青铜剑突然发出嗡鸣,剑身与丹丸产生共鸣,“九转金丹?不是修真的那种?《永乐大典》里的‘丹’,是……文明的结晶?”
“是知识载体的质变。”林语的声音发颤。她伸手接住一颗刻着“仁”的丹丸,指尖刚碰到丹丸表面,测雨器上的银白纹路就钻进了丹丸里,“典籍不是文字的集合,是古人认知世界的‘操作系统’。观测者用修真逻辑重构了这些‘系统’,让它们变成了……可以提升认知的‘金丹’。”
“测试者已就位。”
机械音突然在丹房内响起。所有人都转头看向门口——三个倭国船员被全息锁链捆着,站在那里。他们穿着传统的羽织,脸上沾着星田的玉液,眼神里带着恐惧与好奇。为首的船员叫藤原幸助,是之前跟随归墟号勘探的向导,此刻正拼命挣扎:“你们要对我们做什么?!”
“吞丹。”诸葛青阳的声音平静。他从袖中取出三颗丹丸,分别是“仁”“智”“破”,“这是《永乐大典》的‘认知丹’,吞下去……你们的世界观会变。”
“休想!”藤原幸助猛地甩动锁链,“我们是倭国武士,宁死不吃你们的……”
他的话被韩秀英打断。韩秀英抓起一把玉液丝,缠上藤原幸助的嘴:“别闹。”她的声音里带着怜悯,“你们昨天还在背《论语》,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可你们知道吗?《论语》里的‘夷狄’,是两千年前的‘他者’;现在的‘他者’,是观测者。”她指向窗外,“你们的《论语》,已经被观测者改成了《阴符经》。”
藤原幸助的瞳孔骤缩。他盯着韩秀英手中的玉液丝,突然想起昨夜——他在船舱里背诵《论语》,可每一个字都在嘴里扭曲,最后变成“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他以为自己是中了邪,现在才明白……是认知在被重塑。
“吞丹。”林语轻声说。她将“仁”丹丸放在藤原幸助面前,“这不是毒药,是……另一双眼睛。”
藤原幸助盯着丹丸。丹丸表面的“仁”字泛着暖光,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他犹豫了片刻,突然张开嘴——不是被强迫,而是主动。
丹丸入口即化。藤原幸助的身体剧烈颤抖,七窍突然流出青铜液。那液体不是血,而是泛着金纹的青铜,在地上凝结成细小的文字:“非典籍变异,是认知升维。”
“他在说什么?”另一个船员惊恐地后退。
“他说……”诸葛青阳的声音带着震撼,“不是典籍本身变了,是我们看待典籍的方式变了。”
藤原幸助突然睁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