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马历275日,七夕共振的余波仍在生物实验室的合金穹顶下回荡。诸葛青阳站在大同鼎前,白大褂的袖口还沾着昨夜调试仪器时蹭到的超导冷却液,泛着金属般的冷光。他的右手按在鼎身残留着焦痕的饕餮纹上,指腹能清晰感受到青铜内部传来的、如同脉搏般微弱的震颤——这是429章《七夕鼎鸣》中那场跨越时空的共振留下的最后回响。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还定格在昨夜23时17分:当半人马座α星的双星光芒通过引力透镜聚焦于鼎耳时,整座基地的量子钟同步出现了0.3秒的时间扭曲,而此刻,那口曾在共振中发出龙吟般轰鸣的青铜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裂开一道缝隙。
“嘀——嘀——”环形监测阵列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诸葛青阳猛地抬头,瞳孔在瞬间收缩成针尖大小。鼎腹的裂缝正沿着预设的“天工开物”纹路蔓延,不是崩裂的粗暴,而是如同胚胎着床般缓慢而精准的剥离。他能看到裂缝中渗出的不是青铜碎屑,而是一缕缕银白色的丝状物,在实验室的无影灯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虹彩。“所有人各就各位!”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左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胸前的玉坠——那是他祖父传下的半块“混一寰宇”印,此刻玉质表面竟与鼎身裂缝产生了同频的温热。
李素抱着便携式基因测序仪冲过来时,防滑靴在地面划出两道浅痕。这位生物学家的刘海被汗水黏在额角,平日里总是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马尾辫此刻松散地垂在肩头,露出白皙脖颈上因紧张而凸起的青筋。“诸葛主任!光谱分析出来了!”她将仪器屏幕转向众人,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这些丝状物含100%桑蚕丝蛋白,但分子结构有异常——你看这个β-折叠角,比普通蚕丝多出17.3度,像是……”她突然顿住,因为鼎腹的裂缝在此时彻底展开,一个篮球大小、被蚕丝层层包裹的椭球体缓缓悬浮起来,如同被月光浸泡过的蚕茧,在半空中微微旋转。
金载元的老花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这位年近六旬的能量学专家慌忙扶住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连呼吸都忘了节奏。“天……天符经……”他颤抖着指向蚕丝层表面若隐若现的纹路,那不是随机的纤维排列,而是用朝鲜半岛古篆书写的“一炁流行”四字,每个笔画都由淡蓝色的生物电脉冲构成,随着胚胎的转动,笔画间竟流淌出如同星河般的光点。“快!把引力波探测器的数据调出来!”他转身扑向控制台,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当屏幕上跳出双星轨道频率曲线图时,老人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那些生物电脉冲的波动周期,与半人马座α星A、B双星绕转的20.5地球年周期分毫不差。
“这不可能……”工程团队负责人陈默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的额头上渗着冷汗,顺着脸颊滑进防尘口罩里,留下一道深色的痕迹。作为培育系统的总设计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景象的诡异:悬浮的胚胎周围没有任何反重力装置,却违背了基地0.92G的重力加速度,稳定地停留在距离鼎口37厘米的高度。“外层舱体压力正常,内层恒温系统……等等!”他突然指向监测屏,原本稳定在23.5℃的恒温曲线开始剧烈波动,红色的警报灯在环形控制台周围次第亮起,“量子隧穿效应失效了!温度正在以每秒0.7℃下降!”
诸葛青阳的目光从胚胎转向李素,后者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