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牢笼。“这是自然形成的!”金敏智的声音带着惊叹,她的手指悬在画面上方,仿佛在触摸那些肉眼难见的纳米奇迹,“传统柴窑的1300c还原焰,松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氛围,让釉料里的铁离子刚好保持Fe2?\/Fe3?=3:1的比例。这种价态平衡——”
“是量子态稳定的前提。”金载元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老人拄着合金拐杖,缓步走进实验室。他的老花镜反射着青瓷的光晕,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就像调鸡尾酒,多一分则烈,少一分则淡。古人用柴窑火候控制的铁离子比例,恰好是量子比特的最佳温床。”
李素突然指向画面角落:“那些黑色颗粒是什么?”
“掺了稀土元素的钴料!”金敏智调出另一段工艺演示视频,画面里,戴着防化手套的研究员用极细的毛笔,蘸着深蓝色的钴料在瓷坯上绘制纹路。那些纹路并非连续的线条,而是由无数纳米级的点组成,如同星空图般精密。“这是改良版的‘釉下彩’工艺。我们先把未被选者的记忆片段通过量子纠缠转化为自旋态编码,再用钴料作为‘墨’,把编码‘画’在胎体上。”她停顿了一下,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最神奇的是传统‘镶嵌法’——您看这些层状结构,天然就是数据的物理隔离带!”
视频切换到截面图,瓷坯内部呈现出清晰的分层:釉下彩层、胎体层、底釉层,每层之间都有0.5微米的空气间隙。“就像多层书架,”金敏智解释道,“不同记忆片段存在不同层,互不干扰。上周我们做过极限测试,在1立方厘米的瓷坯里存了2tb数据,相当于三个地球图书馆的藏书量!”
“但未被选者的记忆是碎片化的,”李素突然插话,她的眉头拧得更紧,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工牌,“15%的随机插入片段,会不会像基因茧房初期那样引发排异反应?”
金敏智的笑容淡了些,她调出一份实验报告,上面显示着三组波动的曲线:“确实出现过三次微型数据风暴。您看这个——”她指向第二条曲线,“这是1987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的记忆片段,里面混杂着蚕蛾破茧的触觉编码,导致相邻的上海世博会数据出现0.3秒的延迟。”她突然拍了下控制台,画面切换到修复后的曲线,“后来我们加入了‘釉上彩’隔离层,用金载元教授研发的钬元素涂层,现在稳定性达到99.7%。”
“钬元素?”诸葛青阳注意到金敏智的指甲边缘沾着淡绿色的粉末,“你们用稀土元素做釉料?”
“是‘药釉’!”金敏智的眼睛又亮了起来,她从实验台拿起一个破损的瓷片,断面呈现出虹彩般的光泽,“古代青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其实就是金属离子在窑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钬、铒等稀土元素按比例混入釉料,不仅能增强量子相干性,还能让存储器自我修复——”她突然用镊子夹起瓷片,对着青瓷存储器的光晕晃动,破损处竟泛起微光,边缘的裂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就像皮肤结痂一样!这种自修复能力,硅基存储根本做不到!”
王承业突然凑近青瓷存储器,鼻子几乎贴到釉面上。这位农学家的老花镜反射着天青色的光晕,他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用袖口擦了擦镜片:“不对啊,这釉色……”
“您发现了?”金敏智的笑容变得神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