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将朝堂发展成了一言堂。
每逢大事,庆帝私下里和几个重要朝臣商议,早朝则是用来宣布商议结果的。
而在奉国恰恰相反,早会不是过场,而是权力的体现,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虽然最后拍板的是李彻,但能参加早会,就说明挤入了奉国的权力圈子。
李彻坐到主位上,怀恩几声长喝后,早朝就算是开始了。
文臣、武将分两列,入大堂参加早会。
王永年作为御史丞,负责纠察官员一言一行。
此刻正戴着枷锁,目光锐利地从一众官员身上扫过,一丝不苟地寻找他们的失礼之处。
到了朝阳城之后,可能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这家伙逐渐变得刚正不阿了。
“先说个事儿啊,关于任命上有一个小变动。”李彻直接说道,“钱老多次和本王说过,他精力不足,想卸任左长史之职。”
钱斌微微一笑,向众人点头致意,显然是早和李彻沟通过。
“至于接任钱老的人选嘛。”李彻看向霍端孝,“你们昨日也都见过,正则。”
霍端孝起身向众人拱手:“见过各位同僚。”
众人不敢怠慢,连忙回礼。
“正则,上前来。”李彻笑着说道。
霍端孝走到文臣前列,和诸葛哲并肩而战,后者笑着对他点头致意。
霍端孝和诸葛哲都比较年轻,都未到而立之年。
从这也能看出李彻的用人喜好,更偏向于年轻的有胆识之人。
李彻目光一肃:“好了,宁古郡国改封奉国,政策上有所改动。”
“陛下圣明,给了奉国多项特权,万万不可辜负陛下之期望。”
“大家要重视,将这几项特权应用到极致,尤其是铸币权和通商权。”
庆帝的确够意思,给了奉国铸币权、通商关内、招兵扩土等多项特权。
其中招兵、扩土两项特权,就算庆帝不给,李彻也已经开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