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奉国百姓也该有这种机会。
“殿下是真心实意为民着想。”陶潜有些羞愧,“老夫不才,愿为此付出一份绵薄之力。”
“倒是的确需要夫子相助。”李彻微笑着说道,“本王想过,这学堂不该只教经史典籍。”
“应当因材施教,学生不仅要学儒家经典,还要学算学,学农学,学医学,学物理,学化学......”
“待到孩童启蒙之后,学堂再按照他们的兴趣、才能、天赋,以分配他们未来学习的方向。”
“学农学者,便去田间主管农事;学医学者,就去悬壶济世、造福一方。”
古代的科举制度其实也分科,但在李彻看来,分得还不够彻底。
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宋初宰相赵普之口,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李彻并不觉得《论语》无用,但也不觉得这一本书,就能教出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才。
或许赵普自己天赋异禀,可以做到。
但普通人绝对不能,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让胡强去读一遍《论语》,他就能为政一方了?
别闹了,他怕是一边抡起《论语》,一边将打晕的美少妇装进麻袋里,装车给自己送过来......
听到李彻的话,陶潜微微颔首,他虽然是儒家门生,但也不是迂腐之人。
对于某些借儒家的名声,欺世盗名之人,他也非常痛恨。
“这算学和农学老夫都知道,却是不知物理和化学是什么学问?”
“皆是实用之学,陶夫子日后便知。”
“本王之意,陶夫子可任农学教授一职,替奉国再教出一批真正懂得农学之道的学生。”
“本王始终觉得,农业是国家的命脉,任何出任一方的官吏,都要略懂一些农学,至少不能五谷不分。”
陶潜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好!”李彻笑着握住陶潜的手,“我得陶夫子,如文王遇太公矣。”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