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节度使,闹出的乱子更大,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他们凭借军权割据一方,无视中央命令。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记载:“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
如果仅仅是不听朝廷命令也就算了,关键是整个社会秩序都在崩溃。
道德不存,没人去读书,兵强马壮才是王道,社会价值观退化到弱肉强食的原始时代。
武将统治残暴,强夺枉杀成为常态,百姓生活艰难,社会矛盾激化。
甚至到最后,那些军阀头子自己都发觉,不能再如此持续下去了,重文轻武的宋朝应运而生。
有了前车之鉴,李彻自然不会效仿唐朝节度使制度,将奉军的虎狼之将分封出去,人事、军务、政务一把抓。
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把大庆变成另一个大宋。
如此一来,唯有平衡文武关系,先将文臣的地位提升上去才行。
怀恩继续念道:“今擢十六伯爵,以彰经世之才:”
“文贞伯,钱斌!”
钱斌不在此地,但一众文官仍是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的羡慕溢于言表。
‘文’代表学识,‘贞’代表品行端方,这是对文臣品学兼优的极高评价,是文臣的最高追求之一。
钱斌什么人啊,曾经不过是一个研究算学的无用之人,虽然当过皇子的算学老师,但在朝中毫无地位。
结果和奉王出关闯荡几年,回来之后竟然成了伯爵,而且封号还是文臣的终极理想:文贞!
这个封号有多顶,看看历史上得赐的名人就知道了。
其实文贞就是文正,后来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被迫改名为‘文正’。
在前世的历史中,第一个获得文贞谥号的文臣,乃是魏征!
而且还是谥号,是死后才能得到的封号,钱斌现在就拿到了。
唐朝还有三位文贞公,分别是陆象先、宋璟、张说,全部都是大佬级的文臣。
到了宋朝,被赐谥号文贞、文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