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当过生产建设兵团的团长,后来一心投身农业,在奉国的农耕工作中表现突出。
看在其父和他自己的功劳上,封一个伯爵不为过。
接下来几人也都是奉国的老资格文臣,被怀恩一一念出。
自此,伯爵十六人名单也完整了,分别是:
文贞伯钱斌、经世伯陶潜、崇文伯文载尹、雷衡伯陈规、授时伯王锡、宣学伯王崇简、营匡伯刘业、靖绥伯张氾、东璧伯太史婴、宣化伯伊雅喜、安民伯王羲正、翼赞伯张盛相、嘉谟伯周令、承弼伯裴元贤、含章伯王迹、天舟伯齐舫。
其中的工科文臣占了大多数,随后是农学,真正管理行政的臣子少之又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奉国的文治有些太偏科了。
奉国以武立国,在关外生存下来要靠军队,靠科技,发展方向自然有些极端。
打完天下了,接下来要坐天下,那就需要挖掘更多能治理国家的文臣了。
如今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研究完成,奉国办公已经全面用上了便宜的纸张。
等到平定伪帝朝廷后,便可以开始科举,为国家选材了。
“诸卿或赞理阴阳,或燮和鼎鼐,虽未临战阵而功在社稷,不在斩将夺旗而利在千秋。”
“今授伯爵,用酬经世之劳,永铭辅弼之功。”
伯爵分封完毕,只剩下子爵二十位、男爵三十六位。
其中薛卫、赵铎等中高级将领,被封为子爵,花赢为子爵之首。
而段蕤、郭嗣等半路加入奉军,有投效之功,和钱德明这样有特殊旨意的中层将领,被封为男爵。
又有上百名团级官员,受封荣誉勋爵。
自此,封爵完毕,长长的圣旨也到了尽头:
“册封既毕,朕心慨然。
昔者诸卿以布衣从龙,今则位列公侯。
铁券丹书非为私恩,乃酬社稷之功;朱衣紫绶岂徒荣身,实寄黎庶之望。
尔等宜持身以正,守节如玉。位愈尊而心愈谦,禄愈厚而行愈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