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之苦,自身却中了难以祛除的太古蛊毒,晚年备受煎熬。有第十五代天师,察觉北海有远古大妖苏醒,欲掀起灭世海啸,遂孤身前往,激战七日,终将大妖重新封印于万丈海眼之下,自身亦力竭坐化,道消魂散。有第三十二代天师,推衍天机,预见西域有魔国将兴,不惜耗费百年寿元,引动九霄神雷,提前击碎其国运龙脉,消弭一场席卷大半人间的兵祸于未发之时。
此等事迹,不胜枚举。但绝大多数,并不为凡俗所知,甚至在山下修仙界,也仅有极少数传承久远的大派掌教或隐世老怪,才隐约知晓一些碎片。龙虎山从不刻意宣扬,历代天师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但求人间安稳,功过是非,任由他人口舌。
正因这超然的使命,龙虎山立下了一条铁律,亦是其能得天下修士隐隐信服的重要原因——绝不参与山下王朝事务。
不介入皇权争夺,不充当任何王朝的国师或供奉,不因王朝兴衰而改变自身立场。无论是人间第一大王朝的神都帝皇,还是边陲小国的落魄君主,前来龙虎山祈求见大天师一面,皆是缘法自然,见或不见,全凭天师心意,且绝无可能得到龙虎山对于其王朝国祚的任何承诺或支持。
在龙虎山看来,王朝更替,乃是人道循环,自有其规律。只要不引发波及太广、动摇人间根基的浩劫,龙虎山便不会插手。修士干预王朝,倚仗神通搅动风云,看似能得一时权势,实则往往业力缠身,更易引发不可测的连锁反应,最终害人害己。天心门在梁国的所作所为,若放在龙虎山的尺度上衡量,已然是走了歧路,只是尚未触及那条“大灾劫”的底线,故而龙虎山并未有所动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剑起处第六十一章龙虎山上(第2/2页)
这份超然,这份专注于“看护”而非“统治”的坚持,使得龙虎山在拥有无上威严的同时,也避免卷入无数红尘是非,得以保持其清净与纯粹,专注于那真正关乎人间存亡的大事。
七十年前,当代大天师,姓张,名讳已少有人知,世人皆尊称一声“张大天师”或“老天师”,便是因察觉到一股潜伏极深、源自上古的魔教余孽死灰复燃,其图谋甚大,欲以九幽魔气污秽中土神州核心地脉,若让其得逞,不止生灵涂炭,整个世界的修行根基都将受损。
于是,老天师持祖传天师剑,负龙虎法印,自封山门,孤身下山。那一战,具体情形无人得知,只知其后,魔教总坛被连根拔起,核心骨干被天师剑引动的煌煌雷法诛杀殆尽,残余势力星散。而老天师亦因此战受伤不轻,返回龙虎山后,便宣布封山。
所谓封山,并非完全与世隔绝,而是山门紧闭,谢绝一切外客,门下弟子非奉命不得下山,集中资源,一方面助天师疗伤恢复,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清修沉淀,梳理因魔教之乱而略有动荡的天地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