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集体,他必须要融入进去。
本身他的年龄就是最小的那一批,如果再穿的花里胡哨地,难免显得不严肃。
所以,他在胡同里的普通裁缝店里,加钱量身定做了几身中山装。
只是用了稍好一点的面料,款式还是按当前的风格。
樊栋梁有些不理解,李世铭告诉他,这次是加入一个集体,不特例独行,是一种罪基本的尊重。
你小子不要以为在港岛待了几年,就开始脱离群众,这种思想要不得。
说得樊栋梁汗颜无比,和其他两个保镖也做了几身差不多的同款。
李世铭从裁缝店拿到衣服,换下欧罗流行的休闲西装,穿上中山装的那一刻,满满的年代感面而来。
第一次穿这种衣服,他却没有任何不适,反倒感觉这一刻,他才是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李世铭到达科技部办公大院的时候,在门口迎接的王部长差点没认出来。
还是李世铭抖了抖衣服,主动打招呼问道:“王部,您看我这身怎么样?”
王部长愣了两秒,才大笑着竖起大拇指赞了句:“不错,很接地气!”
说是项目组成立大会,其实并非是个仪式性的大会,只是天南海北赶来的科研人员一次互相认识熟悉的座谈会。
会议在科技部的中型会议室举行。
李世铭跟着王部长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里面热烈的气氛为之一窒。
许多人听说过李世铭是一位来自港岛的青年,可见到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可置信,因为实在是年轻得太不像话了。
走在前面的王部长带头鼓掌,会场上的人才反应过来,跟着鼓起掌来。
科学家的接受能力比许多群体都强。
科学界也从来不缺乏少年天才,最是信奉达者为先。
短暂的愣神之后,他们立刻就接受了眼前这个少年,就是他们手里拿着的那份论文的作者。
李世铭此刻有些许紧张,台下一片热切的眼神,或许,里面还坐着无数业界大神。
王部长和项目组组长邝教授一番开场白后,轮到李世铭发言。
他突然觉得,自己先前准备的讲话稿,其实并没什么卵用,干脆不用了,开始自己的即兴演讲。
从他在斯坦福卡萨维奇和史蒂夫·楚两位业界大神的实验室里接触到的一些东西,讲到原子钟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行业里的应用。
从他从鹰国搜罗回来那些设备,再谈到这次这个原子钟攻关项目的驻地选址。
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代表着大家对他的最后一丝疑虑也随着掌声烟消云散。
最后,李世铭也没再顾忌保密纪律的事情,将前几天“星汉号”的遭遇,告知了众人。
王部长并没收到这个消息,当他意识到不对劲,想要阻止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台下那一双双通红的眼睛,一双双握得嘎吱作响的拳头,让他觉得自己也没有阻止的必要。
中午在科技部的食堂本来有一场较为丰盛的午餐,因为李世铭最后提到“星汉号”,气氛有点沉闷。
味同嚼蜡地吃过饭后,项目组立刻开始务实。
第一是各个小项目的分组。一台原子钟,涉及大大小小十多个学科,如果再细分,将会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