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种菜品,就再也吃不到了。
他怎么能走!!
元老收回思绪,轻轻挠了挠大狗的下巴,看着它们舒服得眯起眼睛,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笑着问鸢尾:“它们每日是不是都要带出去放风?今日我可以跟着一起去吗?就当活动活动筋骨。”
鸢尾有点诧异,眨了眨眼。
“是要一天遛三遍的,早上天不亮一次、中午日头不晒一次、傍晚凉快一次。您若是想去也可以,就是怕您走多了身子吃不消。”
“我就跟在旁边慢慢走,累了就找个树荫歇着,不碍事的。”
元老笑眯眯地辩解,还故意挺了挺腰,“一直在屋里躺着,浑身骨头都快锈住了,不信你去问大夫,他肯定也说多活动对恢复好。”
鸢尾还是不敢做主,先去前院请示江茉,得到“多看着点,别让老伯累着”的答复后,才点头答应。
元老心里一喜,出门前还特意跟她要了纸笔,趴在廊下的石桌上写了张小字条。
没提自己在哪儿,只说“一切安好,勿念”,写完叠成小方块揣进怀里,又摸了摸大狗的头,才跟着鸢尾往外走。
两只白犬撒着欢儿在前面跑,毛茸茸的尾巴扫过路边的野草,惊起几只蹦跳的蚂蚱。
元老跟在鸢尾身后,走得慢悠悠的,偶尔抬手扶一下腰,目光却没闲着。
看路边田埂上开着的小紫花,看远处山腰飘着的薄云,连空气里混着的泥土香,都比京城的熏香好闻。
走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前方岔路口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
鸢尾停下脚步,轻声提醒:“老伯,前面有几个乞儿在歇脚,咱们绕路走吧?”
元老眼睛亮了亮。
他正愁这字条没处托付。
乞儿们消息灵通,且走街串巷不易引人注意,让他们送信再合适不过。
他往前挪了两步,果然看见老槐树下蜷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五六岁,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窝头。
听见脚步声,那大些的孩子立刻抬起头,警惕地盯着他们,把两个小的护在身后。
元老放缓了语气,从怀里摸出一块玉扳指,还有那张叠得整齐的字条,慢慢递过去。
“小兄弟,能不能帮个忙?把这张字条送到府衙,交给里头当差的人就行。”
他浑身上下除了那身衣服和戴在手上的玉扳指,其他东西都被河水冲跑了。
那孩子愣了愣,没接,只疑惑地看着元老。
鸢尾纳闷。
送到府衙?
这老伯怎么不让她们去送?为什么要送到府衙去?不是报平安的家书吗?
她欲言又止,最后啥也没问。
“放心,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一封报平安的信。送过去后,你跟府衙的人说‘元老安好’,他们自然会给你答谢。”元老和蔼道。
孩子还是犹豫,视线落在元老手里的玉扳指上,又看了看身边饿得直啃手指的小同伴,咽了口唾沫。
元老见状,把扳指和字条一起塞到他手里。
“拿着吧,你送到信扳指就是你的,府衙还有重谢。”
孩子捏着温热的扳指,又看了看字条,终于点了点头,把字条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