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
时间一晃大半年,如今宫中即将面临选秀,郑秀月终于被父母接回了京城,开始准备进宫的各项事宜。
只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她刚回家的时候,确实端着一身清秀女儿家的气质,叫郑家人看了就欣喜不已。
然而大家很快就发现,郑秀月依旧是绣花枕头一包糠,只要多说几句话,就会彻底暴露出她无脑的本质,气得人恨不得吐血三尺。
郑家父母别无他法,只能仗着自家和皇族有着几分亲缘,厚着脸皮把郑秀月送到了太后的身边。
太后倒也没说什么,自古以来都有世家把姑娘提前送进宫学规矩的例子,所以她欣然接受了郑秀月的到来,想看看这位小姐经历几个月的管教以后,到底有没有长进。
结果显而易见———
“太后娘娘!”
郑秀月扯着大嗓门冲进了正殿,皱着鼻子问道:“娘娘,您知道陛下去哪儿了吗?”
大宫女忍不住训斥道:“郑小姐,请您注意规矩,莫要在慈宁宫大呼小叫,不成体统!”
“哦,”郑秀月草草地行了一礼,有些沮丧地说道:“臣女想着陛下政务辛劳,于是从御膳房取了一盒点心,想要送到养心殿去,结果陛下不在,让臣女白跑了一趟。”
太后端着手里的茶盏,额角青筋乱跳:“你作为未出阁的小姐,怎么能私自去面见陛下?”
“哪怕是后宫嫔妃,也得事先进行禀报,否则一律不准靠近养心殿。简直是太胡闹了,你立刻换了身上的衣裳,到后院练字去!”
“可是……”郑秀月还想说些什么。
然而她看见了太后娘娘不善的脸色,脑袋难得灵光了一回,知道慈宁宫不比家中,是撒不得泼的。
于是她也只好住了嘴,跟在宫女的身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正殿。
听着脚步声渐行渐远,太后终于无奈地放下了茶盏,重重叹气道:“这样没规矩的女子,怎么能入宫侍奉陛下?”
大宫女作为外人,不好多评价什么,只能苦笑着安慰道:“娘娘多虑了,闺阁里的小姐向来是要活泼一些的。”
“也许等到郑小姐嫁人以后,就能明白为人妻为人母的艰辛,从而收敛了性子也说不定呢。”
听了这话,太后反而更头疼了:“你也别宽慰哀家了,她作为郑家的嫡女儿,论身份地位都是要进宫的,不可能嫁与外人。”
大宫女讪讪地闭上了嘴。
太后又问道:“陛下人呢?都已经午时了,他应该已经回到养心殿休息才对。”
另外一个宫女恭敬道:“回娘娘的话,陛下到瑜妃娘娘的明光宫去了,说是要和她商量入宫选秀的名单。”
太后反问道:“和瑜妃商量什么,这样的事情应该先去找皇后才对呀。”
宫女温声道:“您忘了,皇后娘娘自从王家小姐那件事以后,受了不小的惊吓,已经卧病在床好几日了,连宫妃们的请安都免了。”
说完,她上前端起托盘,把茶壶和茶盏收了下去。
“怎么办哟,身体这么差……”太后叹息道,“明明前些日子都好了许多,哀家还想着让她侍寝,好歹得给陛下留个嫡子呀……”
然而她也知道这事急不得,别说生孩子了,按照皇后的身体情况,连能不能安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