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他和张海柿的记忆出现了问题。
甚至可能不止他们两个。
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不留痕迹凭空扭曲他人的记忆?
张海柿满心疑惑,但看见张海客那副样子,知道这个时候恐怕也问不出什么。
便说:“或许是拿错了,我这就去找正确的文件重新提交。”
他离开后,张海客立刻翻找和这份可能存在关联的文件。
果然让他找到了那份打印着张海桐邮政汇款流水的文件,里面排布的各种人员信息,和婴儿张海桐密切相关。
可是,张海客非常确定,他的记忆里并没有关于这两份文件的任何记忆。
然而能够摆在他办公室的人员信息,基本都是自己下令,才会有人送过来。
我查他们,是因为张海桐。
有这些文件,说明文件上面的人是真实存在且值得关注的。
张海客得出这个结论。
于是他将这份流水文件交给张海柿,告诉他去查。
如果张海柿记得,他肯定会问张海客为什么要再查一遍,是不是有需要特别注意或者着重侦查的地方。
但张海柿只是迷茫的看着那份文件,很有职业素养的说:“我马上就去。”
张海客坐在办公桌后,面无表情看着那份文件。
几天后,张海柿只带回那份旧文件。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纸质文件了。
张海柿说:“海客长老,我查过了。”
“海桐长老通过邮政汇款出去的钱确实都汇给了青海这个郭姓人士,也就是郭华。
此人当时还在军队任职,不过是安置职位。”
“海桐长老的钱通过此人之手,以退休军人补贴的名义汇去四川某张姓人员账户。”
“收款人确实是退伍军人,但他的个人信息和你给我的资料对不上。”
“四川没有符合这份资料的张姓家庭。
我们将资料上这些人生活的区域打听了一遍,确实没有这家人。”
张海柿说到这里,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从他手里过去的文件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误差,凭空捏造出一家人,最后还要复查。
而复查的结果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
张海客将那份资料拿回来,问:“郭华还在吗?”
张海柿回答:“已经死了。
接受转账后的三年内就去世了,后续的转账手续都是他生前提拔的一位年轻秘书在办。”
“由于汇款已经结束,这个下属如愿调往北京。
是走的升职手续。
从结果来看,他的新岗位回报率极高,是肥差。”
意思很简单。
郭华和这个下属做了交易,帮他完成这个1995年才结束的任务。
作为报答,他会给下属一个“前途光明”
的机会。
在体制内,熬资历升职级很常见。
但郭华分配的这个任务耗时长,那么长时间下来,得到的回报肯定不低。
郭华当年的位置不低,又跟张启山过从甚密。
现在张启山手底下的人所剩不多,应该都盘踞在新月饭店。
张启山去后,红家、解家和霍家划分了他留出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