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桐叔胃越来越不好,这种饼他做了也不能吃,全都浪费。
就再也没弄过。
变成心情好了,就去摊点正常饼子。
做餐饮很累,因此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张海楼只能把问题抛回去。
张海桐把地图找出来,想了想,说:“要不咱们卖书卖文具吧。”
张海楼:“啊?”
张海桐指着地图上一座建筑。
“这里有个学校,咱们卖书也卖工具书和各种资料试卷。”
张海楼没意见。
他是觉得比起餐饮业,卖书要轻松一些。
餐饮业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天累够呛,确实不方便。
以张海桐现在的精力,让他干这个真有点缺德。
如果卖书,店里的事情自己就能应付,何况后面还会请人看顾。
两人拍板后,直接住进了铺子里。
铺子分上下两层。
上层被两人用作生活区,刚好两室一卫,隔出来一个客厅,还有一个小厨房。
店铺正在装修。
这间铺子,以后就是张家驻杭州办事处了。
也是张家在杭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盘口”
。
没人会把盘口开在学校周围,现在也没有灰色地带的人员把学校周围划进地盘。
那是跟公家抢饭吃,俗称嫌命长。
张海桐在这里是做正经生意,整个落脚的地方。
他有预感,自己不一定经常待在杭州,但肯定会产生很多次瓜葛。
次次住酒店也不是办法,还是有个正经营生比较好。
张海楼对开店这件事很感兴趣,看什么都新鲜。
和师傅们散过烟,加上那张能言善辩的嘴,很快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
工人纷纷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好好做工程,保质保量。
铺子里的装修风格也是张海楼定的,张海桐没有特别的偏向。
小孩弄好了给他看,他觉得怎么都好,让小孩随便弄。
这些都是次要。
张海桐到杭州第二天,便去吴家上门拜访。
如果是以前,可能下车当天就去了。
但现在的他不像从前,出一趟远门竟然还会晕车。
太久没出门就会这样。
对于张海桐而言,以后多走动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身体适应就行。
他别的优点没有,适应力还是很强的。
何况也不是当年那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现在来杭州,是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找个落脚点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晚了一天。
……
吴邪看着自己整理出来的账目,忍不住想叹气。
他这铺子真是贯彻那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吴山居做古董生意,和那些烂大街的古董店没什么区别。
假货很多,真品很少。
假货都是给普通人看的,他们图个高兴,店家赚点辛苦钱。
真货可就不是出给一般人的了。
吴山居本质还是吴三省手底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