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书,两人群聊的津津有味!
“小张啊!
你不愧是米国都在传唱的最年轻博士,这学识功底,我都是自愧不如。”
张如晶赞叹道
刚才的交流,让他对张启明在计算机领域的海量知识,惊叹不已。
他对对张启明的了解不多,知道张启明并不是半导体专业人士。
可张启明在对半导体领域未来展上,不少观点也是让他惊叹。
张启明听到张如晶的夸赞,没有露出半点骄傲之色。
刚才的谈话交流,让他了解到,张如晶在70年代就加入德州仪器,至今已经快十年。
德州仪器这十年中,在全球各地新建的晶圆厂中,过一大半都是他带领建造。
这十年,张如晶都是奔波在全球各地,主持建厂,不仅没有感觉到累,反而还乐此不疲。
听得张启明暗自咋舌不已:“不愧是建厂狂魔!”
张启明谦虚道:“张叔,我这就是一些理论知识,比起您来可差远了!
您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我相信全球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您!”
张启明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问道:“张叔,我收购德州仪器的那座晶圆厂,什么时候可以搬到香江重建?”
摩根、雷曼这些为张启明收购的晶圆厂,就是德州仪器旗下,在德州的工厂。
东瀛的低价倾销之下,德州仪器在米国本土的晶圆厂,在价格上很难竞争过东瀛的产品。
这几年都在海外建厂,降低成本。
米国本土不少晶圆厂都在关闭,德州仪器计划中,也是要关掉本土不少晶圆厂。
这也是张启明这么容易收购晶圆厂原因。
张如晶听到张启明问起工作上的事情,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大概在12月中旬的时候,这批设备应该就能顺利地运送到香江。
你收购的这座工厂,是包含了晶圆制造、芯片加工等在内的一整套完整工厂。
不仅设备拆迁方面费时间,后续对其进行重建,也得花费不少时间。
保守的估计,也要大半年左右才能完成基本的重建工作。
加上设备的调试工作耗费的时间,想要让这座新工厂,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生产能力水平,估计得一年的时间才行。”
张启明点了点头,他虽然没有建造个芯片工厂,但是对建造一座芯片工厂,耗费时间,多少还是有些了解。
完全恢复产能,一年时间已经算是相当快了。
这也是张启明急于进入芯片行业的原因,越是到后面,随着芯片越来越小,对晶圆厂的建造成本和时间只会越来越大。
时间越晚,想要赶的可能性就越小!
张启明开口说道:“张叔,香江建厂的具体地址,我已经准备好。
只要这批设备能够按时送达目的地,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着手开工建设。
米国这边事情,我处理得差不多。
打算再过两天,就启程返回香江。
张叔,您要不要到时跟我们一起回去?”
面对张启明热情的邀请,张如晶却轻轻地摇了摇头,婉言拒绝道:“小张,你先回去吧!
眼下这个节骨眼儿上,我可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