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船只。”陈光良爽快的说道。
没有太多的矫情,两家很快商定合作方式,双方各出一半的资金,组建一家航运企业。
但接下来陈光良的一席话,让摩士和桑达士惊讶起来。
“两位,我们合作的这家企业,其实不仅可以投资航运,还可以投资航空业。据我所知,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经营‘香港航空公司’并不理想,我们作为两家本地的财团,不妨可以买下他们手中的股分,长期经营这个事业!”
真当他是想和汇丰银行一起做航运呢?
至少,肯定不是不会那么主动;而且,陈光良也明白一件事,汇丰银行可能接下来要给香港的航运公司贷款,扩大对这个行业的投资。
基于此,没有目的的话,他不太想合作。
桑达士一听,马上说道:“香港航空,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吧?”
香港航空(简称为“港航”)原为一家在1940年代成立,以香港为基地的航空公司,是香港第二家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
投资方背景:香港航空的主要股东是英国海外航空(British Overseas Airways Corporation,BOAC是英国航空的前身)和怡和洋行,经营期间两家公司的股权比例曾大幅度变动,因此两家公司均曾主导港航的营运。
运营机型:道格拉斯DC-3和维克斯子爵式(Vickers Viscount)
开飞航线:1950年前,华夏实施天空开放政策,容许两地的其中两间航空公司飞行中港航线。因此,英国海外航空遂透过港航经营往返大陆的航线。
经营情况:四十年代末是港航的全盛时期。当时大批内地富裕难民为逃避战乱(内战)而来港,令港航经营的多条往返大陆的航线皆十分繁忙——当时单是来往粤省的航线,一天便有4班以上。但新国成立后跟香港断航,令港航失去多条主要航线。继后,由于韩战的理由,朝鲜半岛航线也因安全理由而断航(至韩战结束后恢复至韩国的航线),经营变得更见困难。后来,港航的航线更只剩下日本和台湾航线。随着经营恶化,英国海外航空将大部分股权让给怡和洋行。
1954年,英国海外航空再次入主港航,并购置两部全新的维克斯子爵式客机(Vickers Viscount),锐意革新。港航增开汉城、东京航线及重开马尼拉航线,但仍然未能摆脱亏损。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