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周围的人纷纷点头,他们都知道,陈光良向来不藏私——去年他把货柜船的运营经验分享给同行,带动了整个香港航运业的货柜化转型。
这种“共赢”的思维,让他在航运界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浅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挤了进来,他身材中等,眼神锐利,正是香港第二梯队船东中的后起之秀——包宇刚。包宇刚手里拿着一份航运报告,语气带着几分恭敬:“陈先生,打扰您了。我听说您在日本订造的 15艘 VLCC,每艘载重量都超过 20万吨,还特意将这种船命名为‘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我斗胆问一句,促使您下这个决定的,是不是因为苏伊士运河周边的不稳定因素?”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光良身上。
1956年苏伊士运河关闭时,香港船东们靠绕行好望角赚得盆满钵满,那段“黄金岁月”至今让他们记忆犹新。如果陈光良预判运河会再次关闭,那现在订造大型油轮,无疑是抢占先机。
陈光良看着包宇刚,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这个船东虽然起步晚,但眼光敏锐,做事踏实,是香港航运业的后起之秀。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香槟杯,轻轻抿了一口:“包先生观察得很仔细。世界仍不安定,中东的局势、美苏的博弈,都可能影响航运路线。大型油轮和大型货轮的优势在于,即使苏伊士运河关闭,也能走好望角航线,而且载重量大,单位运输成本低——这是我认为的航运业未来趋势。”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当然,小船也有小船的好处。比如速度快,满足客人急需的要求;能适应一些浅水区港口,适合运输高附加值的货物。所以,船队的布局要‘大小结合’,既要有人做‘远洋巨轮’,也要有人做‘灵活快船’,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聪明的人已经明白,陈光良这是在暗示苏伊士运河可能再次关闭,而大型油轮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笨一点的人虽然没完全听懂,但也知道跟着陈光良的方向走,大概率不会错。
包宇刚更是眼睛发亮,他紧紧握着陈光良的手:“谢谢您的指点,我明白了!”
晚宴进行到一半,包宇刚悄悄离开了宴会厅,他快步走到酒店的电话,拨通了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的电话。
“桑达士先生,我是包宇刚。”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想和您谈谈订造大型油轮的事,最好是能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