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转眼半年过去,来到1969年。
香港地产进一步恢复,高级住宅已经涨到80~100港币每平方尺,一年涨幅高达五成。
一年前(1967年底)的一套6~8万港币的高级住宅,如今已经涨到9~12万港币每套。
也就是说,实际上去年(1968)全年购入物业和地盘,实际上也属于抄底。
陈光良在办公室里,翻阅着长实集团近一年半的收获,地盘高达三十多个,当然是大大小小的,可建楼面高达400万平方尺(约8000个住宅单元)。
相当于,1969~1973年的住宅供应,差不多已经足够,当然在1969年会适当的购入土地。
长实集团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会再搞太多的‘土地储备’,每一次周期暴跌时,只是抄底下一个上涨周期的地皮需求即可。
那如此多的现金流,该如何使用呢?
当然是去投资商业地产和酒店等产业,甚至是扩张国际业务;对于长实集团的规模来说,商业地产已经需要占很大的比例。
如果所有的资金都拿去发展香港的‘发展地产(以出售为目的)’,那么长实集团会非常垄断——每年供应香港15%的住宅,会发展到30%以上。
这不是陈光良想看到的,他最多希望长实每年供应20%的住宅即可。毕竟,商业地产(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业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躺着收租嘛!
元旦节当天。
长实集团发布一则公告:从即日起,严宽先生已经不再担任集团总经理一职,保留董事局董事席位;陈文杰先生担任集团总经理,并担任董事局副主席。
此消息一经公告,引起香港的讨论。
作为香港的上市企业,长实集团的财务自然会定期公告,所以长实集团的规模之庞大,连置地都只能望其项背。
长实的强大,不仅仅是来源于地产,而是来自其多元化发展的业务。
“陈光良先生该不是准备退休了吧?陈文杰是他的长子,不仅担任董事局副主席,亦担任集团总经理,这是摆明着上位了!”
“也有可能是陈光良先生的生意太大,而陈文杰又是长子,今年也已经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