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溪盘算了下,倒是觉得没有问题,于是点了点头。
见时溪点头,孟嬷嬷便笑了。
“每个月二十两银子,你觉得如何?”
听到金额,时溪下意识挑挑眉。
二十两银子对于她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但对于现在的时家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对于南还村的村民来说,二十两银子更是一笔巨款。
按这个量以及时溪卖的价格,十八两便可以买一百斤,那多出来的二两,相当于只是运送的费用。
她们有马车,来回派送也不是问题。
所以,他们多赚了好二两银子,这个买卖确实很划算。
青菜的价格很便宜,市场价一斤就三文钱。
但时溪的青菜是花了些功夫,还是用很宝贵的灵泉水浇灌,再者,又是冬天的稀有出品。
因此价格比往日的价格高了三文,六文钱一斤。
自然,她种植的青菜价值远远高于这个价格,只不过,在永安县,也只能卖这个价格。
这里的人消费小平低,若是青菜价格太高,想来是没有人肯买。
一开始的确是没有人买的。
但后面有些不缺银子的,倒是买了些来试试。
这么一试,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时溪家种的青菜实在是太好吃了,比往日吃的青菜还甘甜,更甚至,比肉还好吃。
再者,时溪家种的青菜长势很好,个头大,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有很想要买的欲望。
于是,时溪家能在冬天种出青菜,以及极好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一开始是在村子里传,后面便直接传到了镇子上。
时溪又是村子上有些名气的大夫,于是便又传出是时大夫家种的青菜。
这也是孟嬷嬷能找到时溪家来的原因。
时溪这才知道,原来孟嬷嬷是县衙的人。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