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带着家伙!”
雷宜雨冷笑,从怀里掏出那台“温州产山寨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防汛沙袋填的是江滩淤泥……”
录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他拎着钢管走出集装箱,看着不远处举着火把的黄毛等人,淡淡道:
“周瘸子让你们来的?”
黄毛脸色一变:“你……你别狂!汉正街的规矩,不是你说了算!”
雷宜雨没说话,只是晃了晃手里的录音机。
黄毛咽了口唾沫,最终咬牙挥手:“撤!”
第二天,周瘸子亲自来了。
他拄着拐杖,站在1号集装箱前,脸色阴沉:“小子,你到底想怎样?”
雷宜雨坐在集装箱里,慢条斯理地泡了杯茶:“周老板,生意各做各的,何必动粗?”
周瘸子冷笑:“你抢了我的生意。”
“汉正街的生意,从来不是谁的。”雷宜雨放下茶杯,“你想要分一杯羹,可以谈。”
周瘸子眯起眼:“怎么谈?”
雷宜雨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合同,推了过去:“合作。”
合同上只有三条——
1.周瘸子负责汉正街的地面关系,雷宜雨的集装箱商铺不受干扰。
2.雷宜雨每月支付周瘸子10%的利润,作为“保护费”。
3.双方共享货源渠道,周瘸子不得再派人骚扰。
周瘸子盯着合同看了半天,最终咧嘴笑了:“行,你小子够狠。”
他拿起笔,签了字。
一个月后,雷宜雨的“集装箱商铺”从五个扩展到了二十个,覆盖武汉三镇。
每个集装箱都配备了轴承轮,可以随时移动,哪里需求旺盛就推到哪里。
而他的“信用代购”模式,也成了汉正街的新规矩——
预付定金,锁定稀缺商品。
无理由退换,建立信任。
流动摊位,精准覆盖需求。
集装箱的密码,不是铁皮,而是流动的资本。
雷宜雨站在武汉关码头,看着江面上来往的货轮,轻轻摩挲着裤兜里的《长江日报》。
头条《国企改制试点启动》的油墨已经晕染,但那个红笔圈出的日期依然清晰——
1990年1月1日。
他重生的日子。
而现在,他的商业帝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