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页,货运单号尾数327的那一栏,重量记录被反复涂改过。
“实际重量比记录多了三吨。“苏晚晴的眼镜片反射着台灯的光,“每次都是同一辆卡车,同一个司机。“
雷宜雨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三吨——正好是一艘小型货轮的压舱石重量。他想起防汛墙上那些金色的碎屑,想起周瘸子最近频繁出入银行金库的传闻,想起江城速运自行车队那些金属碰撞声。
“黄金。“他轻声说。
档案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老吴气喘吁吁地闯进来:“李维民刚来电话,央行武汉分行的金库审计提前了!“
雷宜雨合上账册,纸页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窗外,长江上的货轮拉响汽笛,声音悠长而沉闷,像是某种警告。
“什么时候?“
“现在。“老吴擦着额头的汗,“周瘸子的人已经到银行了。“
雷宜雨站起身,档案室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锐利的阴影。棋盘上的棋子突然开始自行移动,而执棋者的手还藏在暗处。
“备车。“他对老吴说,然后转向苏晚晴,“查清楚那三吨'防汛物资'最后去了哪里。“
苏晚晴点点头,迅速收拾桌上的文件。她的铅笔在记事本上快速写下几个数字,然后撕下那页纸递给雷宜雨:“这是江城速运那辆卡车的行驶路线和时间点。“
雷宜雨接过纸条,指尖感受到纸张上细微的凹凸——苏晚晴用笔很重,每个数字都像刻上去的。他折好纸条放进西装内袋,那里还装着另一张纸:今早从防汛指挥部截获的货轮调度表。
“小心周监理。“苏晚晴突然说,“他昨天去了趟汉阳钢厂。“
雷宜雨挑眉。汉阳钢厂——那里有武汉唯一的大型金属成分检测实验室。如果有人在调查防汛墙的材料成分...
“让老赵今晚停工。“雷宜雨走向门口,“就说混凝土配方需要重新验证。“
走廊的灯光忽明忽暗,像极了国债期货最后交易日那天的电子屏幕。雷宜雨的皮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沉稳的节奏,思绪却飞速运转。周瘸子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棋盘就是整条长江,棋子则是那些看似普通的防汛物资。
吉普车驶向银行的路上,雷宜雨注意到街边的变化。几家金店的橱窗里,新上架的金饰在射灯下闪闪发光;报童挥舞着晚报,头版是国际金价上涨的消息;甚至人行道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人用金漆喷上了奇怪的符号。
“左转。“雷宜雨突然说。
老吴猛打方向盘:“这不是去银行的路。“
“先去码头。“
吉普车拐上沿河大道,长江的气息越来越浓。远处,718货轮正在卸货,起重机吊起的集装箱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但雷宜雨的目光锁定在另一艘船上——那艘挂着巴拿马国旗的灰色货轮,甲板上堆满了防汛沙袋,船尾的吃水线却异常地高。
“他们在卸货。“老吴眯起眼睛,“不是说今天只装货吗?“
雷宜雨没有回答。他的视线扫过码头上的工人——没有穿江城速运制服的,但每个人的动作都太过熟练,像经过专业训练的装卸工而非临时招募的防汛劳力。更奇怪的是,他们搬运的“防汛沙袋“形状过于规整,每个都像用模具浇筑出来的标准长方体。
“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