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前看过的一份机密档案——1991年夏天,武钢三号高炉确实进行过特种合金试验,但试验记录在归档前被人为销毁了三页。
“去拜访下赵工吧。“他轻声说,“他当年是三号炉的技术负责人。“
赵工的公寓藏在武钢老家属区最里面,阳台上摆满盆栽。老人开门时手里还拿着喷壶,灰白眉毛下的眼睛在看到雷宜雨手中的工作证后骤然收缩。
“长江证券?“老人声音沙哑,“我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工人,能帮你们什么?“
雷宜雨将装着金属颗粒的密封袋放在茶几上:“想请您看看这个。“
老人戴老花镜的手微微发抖。当他看清袋中物时,喷壶砰地掉在地上,水渍在地板上蔓延成奇怪的形状。“你们从哪里......“他的目光在三人之间游移,“这不是普通合金样品。“
“是防汛沙袋里发现的。“苏晚晴柔声说,“1991年7月18日那批。“
老人突然站起来走向书架,抽出一本包着牛皮纸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时,雷宜雨看到上面用红笔画了个巨大的问号,日期正是1991年7月17日。
“那天我们炼出了三炉特种钢。“赵工的手指抚过泛黄的纸页,“按冶金工业部的配方,添加了稀土元素。“他指着窗外高炉的方向,“第三炉出了意外,有大约200公斤成品在冷却过程中失踪了。“
雷宜雨注意到笔记本边缘的烧焦痕迹:“您上报了吗?“
“当然。“老人苦笑,“但调查组来之前,试验记录仪突然故障。“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雷宜雨,“你们既然找到这里,应该知道当年防汛指挥部的常务副指挥是谁。“
苏晚晴迅速翻开资料:“张明远,现任央行副行长。“
窗外传来收班的汽笛声,夕阳把老人的白发染成橘红色。雷宜雨轻轻合上笔记本,封底内侧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327不是数字,是熔炉编号。
回程的车上,雷宜雨接到李明远副市长的电话。对方约他在老城区一家茶馆见面,特意嘱咐“别走正门“。茶馆后院的银杏树下,副市长面前的茶已经凉了。
“你捅了马蜂窝。“李明远推过来一个牛皮纸袋,“今早冶金工业部来了密函,要求彻查武钢技术泄密事件。“他盯着雷宜雨,“你手里的合金样品,是八十年代末中苏合作项目的副产品,本应用于某型潜艇螺旋桨。“
雷宜雨摩挲着茶杯边缘,景德镇瓷器的细腻触感让他想起股权凭证的特殊纸张。“所以防汛沙袋成了特殊运输通道?“
“1991年夏天,长江流域有十七处防汛指挥部同时报告物资异常。“李明远的声音几不可闻,“但最终调查报告只字未提,所有涉事人员三年内全部调离关键岗位。“他忽然转开话题,“你知道为什么周瘸子对718轮这么执着?“
老吴突然插话:“因为1988年7月18日,长江流动办事处就是在718轮上成立的。“
银杏叶飘落在石桌上,叶脉在夕阳下如同血管。雷宜雨想起老陈头说的爆胎事故——那天应该有什么东西没能按时运抵目的地。他打开副市长给的档案袋,里面是张模糊的照片:一艘货轮甲板上堆着防汛沙袋,角落里露出半个“327“编号的熔炉。
“冶金工业部现在分两派。“李明远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