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检查员们悻悻离去,雷宜雨掀开油布。发报机的指示灯依然亮着,屏幕上跳动着加密数据——这是从武钢运输科搞来的自行车调度信息,正通过军用频段发往长江沿岸的十二个接收点。
“明天开始全面换装,“雷宜雨从铁皮箱里取出厚厚一叠磁卡,“每辆车配三张,轮流使用。“
苏晚晴从纸箱底层抽出本《1983年武汉自行车登记册》,翻开夹页,里面是手绘的磁条编码对照表。“已经按苏联军用标准重新编程,“她指向某个复杂的公式,“信号衰减率控制在0.7%以下。“
夜幕降临,修车铺里的炉火更旺了。老吴将最后一张磁卡插入测试仪,机器发出清脆的“滴“声。窗外,长江上的破冰船正在作业,探照灯扫过的冰面上,蓝绿色的钢渣碎屑闪闪发光——与自行车读卡器里的苏联磁条一样,都是寒冷无法征服的金属密码。
雷宜雨站在窗前,看着第一批改装完成的自行车驶入风雪。这些载着军工级磁条的铁骑,将在武汉最冷的冬天里,编织出一张看不见的数据网络。而此刻江对岸的武钢高炉正喷出蓝绿色的烟尘,与三年前防汛墙浇筑时的场景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