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现在这个挂着“重点防汛物资储备站”牌子的巨大库房门前。
车门推开,一行数人鱼贯而出,尽管打着伞,但裤腿和鞋尖还是瞬间就被雨水打湿。为首的中年男子正是财政部审计组的组长,姓孙。他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这个环境嘈杂但秩序“井然”的仓库:穿着工服佩戴“安全巡查”袖标的保安在雨中挺立警戒,湿漉漉的防雨布覆盖着一堆堆不知名的“设备”,露出部分轮廓显得巨大且神秘,刺眼的红色“水文监测专用设备-防汛特供”标签在雨水中依然醒目。过道被成捆的沙袋、铁锹、雨靴堵得只剩下窄窄一条通道,深处人影晃动,像是在紧张搬运着什么。
孙组长心里先打了个问号。这地方…跟他想象中那个光鲜亮丽的高科技数据中心差距太大了,倒真有几分战时物资转运点的感觉。
迎接他们的是后勤部的负责人,一个“恰好”被抽调过来临时管理这批“防汛物资”的中年人,脸上带着仓促上阵的疲惫和面对上级询问的紧张:“领导们辛苦了!雨太大了!里面设备都是精密货,要绝对防水的,正在做加固,里头乱得很…”
孙组长和审计组几人走进仓库,一股潮湿混杂着钢铁和防雨布的味道扑面而来。灯光被大量的物资阻挡,显得有些昏暗。眼前全是被厚实黄色防雨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型方块,一层叠一层,只从标签上得知是“水文监测专用设备”,旁边还散堆着不少真正的防汛物资。
“这…都是?”孙组长指着那些庞大的方块问道。
“是!是!都是长江水文总站寄存在我们这的应急储备设备!说是今年汛情特别,提前部署…”后勤负责人汗都下来了,这词他背了一早上。
一个审计组员试图走近一个防雨布包裹体查看,立刻被旁边一个穿着后勤工服、满脸皱纹正“检查线路”的老工人(徐汉卿饰)紧张地拦下:“哎哎!同志留步!这设备精密!外包装上说了‘禁止触碰,严防湿气’,静电粉尘都不行!碰坏了影响防汛监测,责任可就大了!汛情如令啊同志!”老工人语气焦急,眼神里是纯朴的责任感。
孙组长的目光在那些巨大的“设备”和堆叠的沙袋间扫视着,心中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但现场的布置、匆忙的气氛、尤其是“防汛”这个大帽子,以及外面还在哗哗下的暴雨,都形成了一种无形而沉重的压力。他能想象,万一自己强硬要求掀开防雨布检查,结果里面真是什么关乎汛情安危的水文监测设备,或者因为检查耽误了人家“抢险”…这个责任和舆论压力,他恐怕扛不起。这趟任务,本来就有些“借题发挥”的味道。
他目光瞥见墙上贴的那份措辞正式、落款清晰的“内部紧急通知函”,又看了看窗外滂沱的雨幕,以及在门口淋着雨站得笔挺、眼神肃杀的执行安全巡查的赵三强手下们。
“设备运转记录呢?”另一个审计员不甘心地问。
“哦哦,有有有!”后勤负责人赶紧掏出早准备好的、由老吴精心“做旧”的几本装订册子,里面除了正经仓库的物资进出台账外,夹杂了一些故意翻卷边角、显得陈旧的“设备保管维护记录”页,里面用笔清晰地记录着诸如“入库封存状态正常”、“环境巡检湿度适宜”、“备用电源良好”等常规字眼,没有任何与金融支付、云计算相关的敏感词。
孙组长接过本子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