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查不到核心链路跳转。”
金融魔术的关键,就在于这“看似无缝”却又暗藏乾坤的一进一出。那二十亿基建贷款?早在徐汉卿改装的金融数据传输通道里,被拆解成无数笔钢贸平台上的“预付货款”、“保证金垫款”和“运费结算担保”。每一笔在系统里都有名目,有对应的仓单质押或应收账款作保,完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证据链。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赵三强带着一丝寒气进来:“雷总,审计组的人到门口了。冯副巡视员为主,王处陪同。”
雷宜雨整了整并不存在的西装褶皱,起身:“走,去迎接咱们的‘质检员’。”
接下来的日子,长江支付大厦成了审计组的常驻地。会议室里堆满了打印出来的账册、合同和系统导出的流水单据,每一页纸都散发着油墨和紧张的气息。冯副巡视员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审计,戴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锐利得像鹰隼,任何一笔账目流转时间对不上,交易对手有疑点,质押权状态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盘问。
“雷总,这笔去年12月8日通过农行支行放出的两千万‘托盘融资’,对应的质押仓单号WH-SC-1207-083,但在12月10日同一批钢卷的仓单号又出现在建行的质押库里了?这是怎么回事?重复质押?”冯副巡视员推了推眼镜,声音不大,却像针一样扎人,旁边的王处长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雷宜雨面色如常,示意徐汉卿打开系统后台投影。“冯巡、王处请看。WH-SC-1207-083这批货,所有权一直没变,只是在质押状态流转。”徐汉卿的手指在平板上一划,屏幕上弹出复杂的物流信息和状态变更记录,“12月8日质押给农行用于融资。根据协议,融资期三天内买方完成付款提货即可解除质押。12月9日晚,买方付款,我们的‘智能托盘系统’自动解除农行的质押锁定,系统状态同步有不超过5分钟的延迟窗口期。12月10日早九点,该批钢材的新买家,在同一仓库进行了线下交易确认,并因业务需要,即时质押给了建行申请新的贸易融资。系统时间戳清晰显示了解除和重新质押的间隔。”
“5分钟的延迟期?”冯副巡视员皱眉。
“系统处理复杂交易链路的必要缓冲。”徐汉卿语气平静,“就像银行间的清算也有清算窗口期一样,为了确保交易原子性,总要有那么一点点时间差。我们已经在优化算法缩短这个窗口期,但保证安全稳定第一。”
另一组核查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计员跑了七八个仓库和所谓的“交易对手”企业,传回的消息也显得无力:货物确实在仓库里,有些仓库管理员甚至能指出审计员手里照片上的钢材大致在哪个货位;那些“交易对手”公司也都是本地注册、有实际办公地点、有上下游业务的实体企业(虽然不少是长江系控股或深度合作的壳),老板们的说辞与系统记录“大致无差”。
更让审计组挠头的是,那些遍布交易系统里标注着“长江智付宝账户自动扣款/收款”的记录。一笔笔支付、结算、担保金,全都精准地沉淀到了长江支付自己的账户上,资金兜兜转转,最终构筑起支付帝国的护城河。但他们能说什么?单据是真的,物流链(至少在系统里)是闭环的,资金服务于钢贸流通这个核心实体业务——这逻辑链条被包装得无比